他不是个疯子,我眼里的梵高
文章来源: 我爱君羊2017-05-17 23:08:46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梵高。对于绘画我完全是一个门外女子。这里斗胆写一下我所见到的梵高。

4月28日始梵高作品展“梵高与季节”在墨尔本的朋友圈中炒得沸沸扬扬,伪文青的我自然附庸风雅,昨天去维省国立艺术馆花了3个半小时欣赏到49幅梵高油画和几十件他为临摹所收集的印刷品。

观展之前在网上搜了搜梵高,先给自己的眼光铺了些底色。至于这些知识是使展品色彩更鲜亮还是因为有了预期而变得更平常,平淡,不可定义。只能说由此每一幅画的故事性更强,它们真正地活了。

总体感觉梵高的生命挣扎而灿烂和他的画一样。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油画大师,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南部死于1890年法国巴黎近郊。他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父系母系家族皆为中产阶级望族,一个叔叔是荷兰海军最高司令,另外三个叔叔是画商,控制了当时世界最大画廊古比尔画廊一半以上股权。梵高童年曾读寄宿学校,虽具文学能力,通法、英、德语还有母语荷兰语却未能考上大学。16岁时进入家族画廊海牙分店学徒后又调人古比尔伦敦分店。在那里他爱上房东已订婚了的女儿。追求失败后无心工作回到荷兰。随后梵高的兴趣转向宗教,立志做一名神父,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放弃报考神学院。1879梵高被安排在法南部煤矿传道。然而不拿薪水的非正式教职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也丢掉了,他再次回父母家。此时梵高狂热地爱上表姐,这场不体面的单恋让亲戚们感到厌恶和难堪。于此家中被寄予厚望的长子,由于性格的偏执,举止诡诞行为与教规格格不入,酗酒,事业更是一事无成,他变成了令家族蒙羞的讨厌鬼,大家都认为他是个looser 样样失败的人。亲人的这种态度极大刺激了梵高得到他人承认的愿望。他强烈渴望别人的认可。

1880年梵高27岁,进入布鲁塞尔学院,立志成为职业画家。九个月后返回埃顿,继续向表兄学习绘画。1881年在埃顿学画期间追求表姐凯失败后,愤世嫉俗的他与妓女西恩同居,1882年遂与表兄分道扬镳。1883年梵高离开西恩前往荷兰父母家,与父母同住,父亲为他辟了一间画室。1884年邻居家老处女爱上了梵高遭到拒绝后服毒自杀,使梵高备受乡里指责而背负很大压力。1885年梵高父亲去世。1886年梵高突然去到巴黎与弟弟提奥一起生活。开始接触印象派画家。由提奥推荐认识了毕沙罗,西涅克,劳特雷特,1887年梵高认识高更,大为倾倒。高更比梵高大五岁。与梵高不同,他不喜欢新印象派的点彩法。称那是外行的小药剂师们的把戏。尽管梵高欣赏高更画作的诗兴,但对于高更的想象力难以接受。老实的梵高只能画眼前的景物。而高更与梵高表现自我的作画目标不同,他追求的效果是让别人对他的画产生意在画外的“通感”这就要求他的画有暗示性,象征性。他在欣赏梵高对艺术的热情的同时也有功利的打算,他想利用提奥开的画廊推荐销售自己的作品。

1888年2月20日梵高搭乘火车前往法国南部阿尔小镇。那里的温暖气候,宜人风景深深打动了梵高。他每天清早出门作画,日落带着一幅幅回家。吃完晚饭就上床睡觉,什么都不想。三个月内完成了190幅画几乎是在巴黎两年作画的总和。在阿尔梵高的风格渐渐形成,开始展露才华。梵高一直幻想建立南部画室和众画家通力合作,切磋技法,但是无人响应。只有在南太平洋岛上疾病缠身穷困潦倒的高更被说动,六月高更收到提奥寄来的路费和邀请信。1888年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梵高同住。在等待高更到来的几个月是梵高绘画高峰。他灵感如泉涌,下笔如天助。


梵高在世的短短三十七年却命运坎坷多舛。颠痫,抑郁症与生俱来。性格孤僻,身体赢弱。二十七岁前的他恋爱被拒,信仰受挫可以说是个被上帝抛弃的人。直到1885年在爱情事业双重失败的打击下再度发病入院时文艺女神缪斯才眷顾于他,在病床上的写写画画给梵高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窗,带着天才加狂人的热情他夜以继日地学画,作画,短短九个月正规训练和四年多的自学完成将生铁锻造成钢的过程。绘画使他狂躁的情绪得到宣泄和平复,十年间他创造了灿烂的九百油画作品,还有一千多幅素描。

激烈杂乱笔触,不暗事理的厚涂法让高更反感但也是梵高最打动人的地方。看,丰收的稻香仿佛从明黄色的麦田直接进入展室,朵朵夏花绽放在瓦罐里好像能让人触手而得,厚重的笔触使得云几乎是滚滚而来。在梵高与高更同住黄房子期间,高更学习了厚笔触的重要性,画风更粗旷,他还认识到从颜料笔直接挤出的明黄色给人一种激情。而梵高呢,在高更的指导下他舍弃阴影,逐渐“转向抽象”,即极少地写生,试图更多地依靠记忆和想象。

梵高不是疯子。在他每一笔笔触上都有完整的色彩变化,形态和走向这不是靠疯狂能画出的,他的每一笔都出自高度控制力。在云朵上梵高的笔触出现大量的方向性对抗,它们都在旋转,延伸像激流一样流动,撞击。深蓝,浅蓝,湖绿各种色彩或层层递进,或相互纠缠,还有肌理上的延伸构成了具有疯狂动力的背景。他的创作不单单依靠灵感,来自偶然。拿静物花儿来讲,所有花瓣都是有极其微妙色彩迁移作内容,以笔触作机理完成的。我们可以面对面地感受他的直觉和触觉。“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热情”,就如底下这幅 “长着柏树的麦田”一走近,一股奔放的激情便袭击了我们。那是怎样一颗丝柏啊,树干粗暴,枝条挣扎着向上攀爬,树叶更是如朵朵火球在升腾,对,火球,只不过是绿色的熊熊烈火。没有思想可以在凝视中犹豫,没有感悟可以在回味里组合,什么都没有,火焰就这么着向你的脸冲过来,一蹴而就。转瞬即逝。不留下任何灰烬。

浓墨重彩是梵高油画的重要特征。但他更早期以灰暗色系作画。

直到看见日本浮世绘,和巴黎印象派画作,起先不肯接受提奥建议的他才融入当时刚刚流行的印象派并慢慢形成自己明亮艳丽的画风。凡高搜集了大量的日本浮世绘木版画,从中获得艺术的灵感。他从东方艺术中吸收了优雅的装饰风格和考究的轮廓和线条的韵味美。凡高的风景画形象单纯,用笔粗略,同时通过大胆采用强烈的色彩使其油画真诚感人,色彩绚烂,吸人眼球。与后期的印象派比较,焚高虽不太重视素描形体的准确,画的人物比较丑。但在色,光线,气氛的表现上还是十分写实的。他非常强掉主观感受的表达。虽然他用色夸张但是由于他谦逊厚道的本性他的画却令人感到亲切,深厚。

我曾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对以高更为原型的画家人物印象深刻。与朋友高更对比,梵高并无自命不凡,故作惊人之意,他有的只是真情流露,生命的自白。梵高独特的风格的形成并不是要创造出一种大众不懂的艺术。正如有评论家所说“他长时间地蓄意制造一种新的绘画,这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易懂的,近乎儿童画似的艺术。能够打动不常体会细致微妙艺术感觉的普通人们”当然,梵高,毕竟是凡高,高于凡人。他具有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认知,以至他的绘画单纯而不粗浅。直接而紧致。不管是花的简单线条,还是天空的夸张的色彩,还是丝柏的任意造型,他的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他的自画像多是严峻忧郁,反映了内心深处无法驱除的焦虑。他曾画了自画像,瘦消的脸,深陷的眼睛极其传神。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其实他大部分的作品均为生前两年之作。

梵高是天才,却不是常和天才连在一起的疯子。如带领我们这次观展的志愿者导游朱莉娅所说“这幅画色调的丰富,准确,周到,一点一滴诠释出来不是什么瞎画而成” 当孤独再次来临,他抑郁的情绪一再发作,痛苦不堪,身心垮掉,梵高自愿来到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以病人的身份住在弟弟提奥支付费用的两间病房。在此期间,梵高主动接受加谢医生的治疗,在奥弗斯精神焕然一新。加谢不仅对文森特友好相待,而且让文森特相信他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梵高一恢复信心,便出去到周围乡间作画,他起初只画附近的田地,后来走远些画山脉和柏树,在此期间到死时他共作了80幅画几乎是一天一幅。

我竭力想挤出一些记忆来,来证实那麦田的黄色是正当的,不是增添了疯子艺术家的想象力。我必须承认自己不能完全欣赏凡高的意境,画风。但仅就这次画展所示的温暖,明快色调就已经在我的心灵上引起陶醉的快感,震撼和感动。


我们走了又走,停了又走,终于在转弯处结束了观展之旅,一排排画册,一叠叠明信片,一摞摞T恤衫,梵高的世界看起来比较轻松愉快了。

画展逛完了,该写篇短文记录一下。在纸上写标题是个决定性的行动。如何形容梵高呢?一个绘画天才,一个抑郁症患者,一个著有千封书信的作家,一个怀才不遇又固持己见的家伙,一个热爱生活而命运不济的人,一个情感丰富而物质上总是匮乏的人,一个自私偏激难以相处又真挚赤热的人,一个从来就不是疯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