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甲天下
文章来源: 我的庭院2018-05-17 03:36:44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中国重要的观赏花卉植物。牡丹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她最早是作为药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战国时期),即药材丹皮。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记有大黄牡丹药方。可见牡丹在东汉时期在民间就已经十分普遍。牡丹作为观赏花卉,始于魏晋南北朝,兴于隋,盛于唐宋。唐玄宗李隆基酷爱牡丹常以牡丹喻贵妃。唐文宗李昂年代,诗人李正封有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赞叹牡丹,从此奠定了牡丹国色天香的尊贵地位。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一个 “动” 字用的了得,把牡丹花开,万人空巷的京城盛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宋大文人欧阳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洛阳牡丹记》的人。他的文章脍炙人口,堪称史上第一篇牡丹专著。

中原牡丹鼎盛于唐宋,先植于长安,后移至洛阳,开封,而尤以洛阳牡丹为佳,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北宋靖康之难后中原牡丹渐废。明、清两代,安徽毫州(今安徽毫县),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牡丹兴起,盛况不减前朝。

牡丹自古品种繁多,花色精彩纷呈。著名的有“姚黄”,“洛阳红”,“二乔”,“烟绒紫”,“豆绿”,“嫦娥奔月”,“葛巾紫”,“蓝田玉”,“银红巧对”,“迎日红”,“赵粉”,“火炼金丹”,“魏花”,“首案红”,“香玉”,“玉板白”,“贵妃插翠”,“黑花魁”,“楼兰美人”和“一品黄”等20几个品种。其中宋时的姚黄据说朵径大如尺(30厘米),又称一尺黄,甚为珍贵。

牡丹、芍药在植物分类上同属芍药属(Paeonia)。但芍药为蓄根草本,牡丹则为木本植物。芍药花名早于牡丹,两者茎叶相似,花期不同,牡丹花期早,芍药拖后。牡丹每年开于谷雨前后,故又称谷雨花。芍药一般较牡丹更耐寒,但花期较牡丹至少晚2个星期。每年牡丹盛花期为4月中旬,而芍药盛花期要在每年的五一以后。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富贵吉祥,每年春天赏牡丹是洛阳一大盛事。早有到洛阳赏牡丹的愿望,这次回国,特意带84岁老母亲到洛阳踏青赏牡丹,盛花之下,别有满足。由于今年多雨,我们又晚到一周,大街、花圃中的盛花期已过。好在现代技术已经能延迟花朵开放时间,加之遮阳挡雨的措施,使我们在国际牡丹园见证了那精彩的国色天香。牡丹的美,难于言表,用惊心动魄,一点不为过。如果我们早到一星期,那完全可以用花如潮,香浸衣来形容她们的美丽。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卉节在每年的4月10日左右举办,有心赏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牡丹会的佳期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