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杉
文章来源: 我的庭院2015-10-15 05:09:13

Wollemi National Park 中自然生长的恐龙树

澳大利亚是一块神奇的大陆,早在约2亿年前她开始从岗瓦那大陆(Gondwana)分离。在随后长达2亿年的漂移中,逐步形成今天的澳大利亚。由于跟其它陆地分离的早,80%的澳大利亚本土植物只存在在澳洲大陆。

1994年8月,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卫·诺柏(David Noble),一名野外活动爱好者(国内叫驴友)在距离悉尼西南150公里的瓦勒迈国家公园(Wollemi National Park)发现一不知名的野生植物。后经悉尼植物园专家鉴定,确认为孑遗植物。为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下,新属(Wollemia ),唯一种(Wollemia nobilis)。后被正式命名为瓦勒迈杉(Wollemi pine),以纪念它的发现地和发现人。瓦勒迈杉又俗称恐龙杉。它跟南洋衫属(Araucaria)和贝壳衫属(Agathis )的植物分类地位相近。英文Wollemi源于土著语言,是环顾、仔细观察的意思。

瓦勒迈杉的发现与1938年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发现的矛尾鱼, 1944在中国发现的水衫(Dawn redwood)一样,都是发现化石在先,然后在自然界找到活标本。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据考证现存的年代最早的瓦勒迈杉类化石形成在大约9千万年前的史前时期,人们相信它们甚至生活在2亿年前恐龙出没的侏罗纪时代,它们或许曾为恐龙遮阳僻荫。在恐龙树杉被发现之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它们已在2百万年前从自然界中绝迹。瓦勒迈杉现被誉为澳大利亚的圣诞树。

瓦勒迈杉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成年树高可达40米,树皮上遍布小的突起(节),可随时萌发。成年树桩上呈树丛状的多株树干(Coppicing)现象。叶子扁平细长,雄花锥状(5-11厘米长,1-2厘米宽),多位于树的下端。雌花球状(松果),多位于树的顶端。松果(直径5-10厘米)在受粉18-20月后成熟脱落,释放出褐色的带有薄翼的种子。

在野外,自然存活的恐龙杉数量低于100株。野外发现的最古老的一棵,主干估计有至少400年的年龄,其根部树桩也许要上千年。为避免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如森林山火)造成恐龙树绝迹,科学家从发现它们的时候就着手人工培育树苗。现在树苗的繁育、销售已经成熟,只要花上100澳元左右,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上一棵恐龙树。

贝壳衫类化石

成年树高可达40米,树皮上遍布小的突起

主干上的萌芽

成年树桩上呈树丛状的多株树干(Coppicing)现象

雄花、雌花(松果)

带有薄翼的种子

幼苗

幼树

(图片源于网络)

博文自荐鄙视

布尼亚松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6377/201412/3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