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妆,桃花汛,樱前线
文章来源: 我的庭院2015-04-12 03:55:48

近来有媒体报道,4月中旬各地樱花盛开,35万国人将赴东瀛赏花。一时签证纸贵,不日用磬。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喜玛拉雅山地区,包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台湾省、朝鲜、日本。以中国西南山区各类最为丰富,中国华北各地均有栽培。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200多个品种。

据日本学者考证,樱花原生中国。《樱大鉴》上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在日本的精心培育下不断增加品种。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倍受恩宠,出现观赏性更强的品种。然而,至今几种原生于喜马拉雅的樱花还在日本生长,如乔木樱、绯寒樱等。

樱花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不耐盐碱土。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樱花花朵极其美丽,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是早春开花的著名观赏花木。

自古国人喜梅花(Prunus mume,爱桃花(P. persica,鲜赏樱花(P. serrulata,何故?梅、桃、樱均为蔷薇科李属(Prunus),它们花开四季春,花落果出,可古人为何独弃樱花?

自宋以来,梅花被尊为花魁,而与牡丹平分天下。中国人爱梅,因为它神、韵、姿、色、香俱佳。尤为难得的是,它不畏严寒,傲雪绽放的坚韧品格,更为历代人们所称颂,自古佳句无数。据传东晋末年建立宋国的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一日睡于殿下,有梅花落在额前,留下五瓣花形,佛之不去,此为 “梅花妆”,宫女竞相仿效,遂成时尚。

早在周代,《诗经》就有赞美桃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晋·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更是给国人留下了一个世外桃园,那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堂,是中国人最早的一碗心灵鸡汤。桃花三月盛开,此时恰逢河水解冻,流水潺潺,俗称桃花汛。桃花被人们视为春天的象征,进而把她看作青春、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与桃花有关的散文、诗歌更是俯首皆是。

再看樱花,遍寻书籍,对它赞美寥寥无几,更无传世佳句。白居易曾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诗句。有人会问,成语“落樱缤纷”岂不是对樱花赞美之誉?此言差矣,“落樱缤纷”实乃“落英缤纷”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那恰恰是《桃花源记》中的词句。

我了解樱花,应该源于中学课本中冰心的散文《樱花赞》。在青岛海大读书时,校园中,公园里也多有樱花。

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以柰良县吉野山的樱花最为闻名,故被誉为吉野千棵樱。整个日本樱花花期约为五十天,但每个地区从花开到花谢只有七至十天。樱花种类繁多,故颜色并非纯是粉红色,相应的花种有相符的颜色。春天赏樱是日本传统习俗之一,日本气象厅每年会发表樱花开花日期预测,是为樱前线

樱花深受日本人欢迎而在日本广为种植,与象征皇室的菊花被指定为日本国花。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的,武士选择在樱花树下剖腹。因为当一个武士认为自己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樱花开出了红色的花瓣。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樱花在日本被尊为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可我总觉得日本人的逻辑思维比较矛盾, 揪结,就像他们让菊花和军刀相拌,樱花和武士相连一样让人费解。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人不欣赏樱花的原因,古时的樱花也许色调太淡,花期太短,谢落太快,而不被人看好。樱花春天开花,但不象梅花那样报春晓,也不象桃花那样迎春汛;花红不敌杏,花白不如梨。

赏花的不同,说起来还是文化的不同,忘了是谁说过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经典的”。试想一下,把西湖堤边的垂柳、桃花换成樱花,那会大刹风景。

樱花虽美,但它品格不及寒梅,樱花虽艳,但它美丽不及桃花。与其东渡赏樱,不如植梅种桃,美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