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盗贼”的公司
文章来源: momo_sharon2016-06-13 18:42:15

记得是上个世纪最后一年的某日,珠海的珠江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的一篇报道在整个珠海市,特别是外资企业,尤其是日资企业像是投下了一枚炸弹,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后来省报也转发,迅速在三角洲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之一。

这篇文章标题为《盗贼的乐园》,记述了一家日资企业如何管用人不当,管理混乱,导致公司乱象丛生。一开始是生产线员工偷偷将IC等电子元器件藏在衣服内、鞋子里、而女员工则更多的藏在头发里、胸罩内偷偷带出公司进行贩卖。见有利可图,公司又似乎没人过问,慢慢地几乎所有员工都偷出去卖,公司经常出现因零件短缺而造成生产线停工现象。后来愈演愈烈,整个公司没人好好干活,都忙着偷、偷、偷!甚至有些日方人员也参与其中。待高层觉察后已无回天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公司一天天垮下去,最终倒闭,关门大吉。

这对以管理严谨、科学有效而著称的日本公司而言,简直像是外星球人的故事,而它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敲醒了很多日本公司的警钟,都把这当作反面教材,全面加强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

报道一出,我的好朋友(经常提及的我就职过的第二个公司的女翻译)第一时间给我电话,说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快。我俩对这家公司的来龙去脉都比较了解,早就预料这家公司如果不全面换人,迟早会呜呼哀哉。

报道提到此公司重用一位姓金的女翻译,凡事都托付于她,而导致管理松散、混乱。

这位女翻译,曾经就是我第一次就职公司的同事!

我是公司唯一的翻译,负责总经理室。而技术部门也急需翻译,又招了一名朝鲜族的女翻译,就是上述的金姓女子。

九十年代初中期,外企大量在中国设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是块热土。而外企当中,出了港澳台,投资设厂最多的就是日企。翻看报刊的招人启示,一半以上是招日语翻译,会日语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找到工作。我们毕业时一个人同时握着四、五个接收函的非常普遍。我选择了珠海后,把一份东莞某家日企的接收函给了一位河南出生的女同学,她去了之后,竟然就没换过工作,一呆就是二十年,至今还在那,令我惊叹不已。

那时像我们这样的日语本科毕业生并不多,很多公司,特别是小公司,竞争不过大公司,招不到科班的,就转向招朝鲜族的。

东北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中学的外语都是开日语,尤其是朝鲜族聚集地。我班有个朝鲜族女生, 还有两位来自大连的男生,他们仨高考考的就是日语,而其他人都是考的英语。

当时很多朝鲜族的出来打工,她们靠中学学的一些简单日语就能轻易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在如今大学生满天飞,研究生、博士生都难以就职的年代简直是匪夷所思。

金也是中学毕业,据说在某家日语培训班学习过一阵。说实话她的日语真的不敢恭维,嘴里说说还马马虎虎,她翻译的资料,技术人员很多看不太懂,经常找我纠正。她年纪比我大很多,她虽从未提过,但从外表看感觉有近三十。

在公司呆了好像不到半年,金忽然辞职,没告诉去向。

后来才知道,金有次去K歌,遇上一群日本人,日本人准备在珠海开厂,需要翻译,正好遇上金,一看金会些日语,就要了去。

这是家来自日本熊本县一个小地方的公司,据日本人说他们几乎都没出过远门,甚至很多人连东京都没去过。这么写,并不是歧视。日本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有些还是小作坊,却能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而屹立不倒。

但是进军海外,如果对当地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不进行调查研究,不学习他人经验,只凭自己的想象操作,很少有成功的。

这家公司之前没接触过其他会日语的,金是第一个,或许他们认为金代表了整体水平。

金去了之后,在最初筹备阶段确实也帮了不少忙,所以得到日本人的高度重用,公司很多事都由她说了算,开始大权独揽。公司后来陆续招的翻译,全是她从家乡叫来的,公司的食堂是她哥哥经营,其他重要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全是她的亲戚或熟人,她掌握了全体员工的生杀大权,建立起了“金家王朝“,而日本人几乎不管,个个逍遥自在。

我去过这家公司,也见过总经理,一个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没见过世面的、笑起来有点猥琐的日本人。

日本的日资企业我都拜访过,佳能、松下、藤仓(马自达汽车电缆的专业厂家)、麒麟啤酒等等一大串耳熟能详的公司均在珠海设厂,规模巨大,工厂宏伟。像佳能、藤仓等都是自己买地盖厂房,实行和日本一模一样的管理,严谨且高效。

而熊本的这家公司,一进去就能感觉到乱,不知他们自己怎么就体会不到?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一台非常新颖别致的台灯,一问竟然要600元人民币!这可是生产线工人一个多月的薪水呀。朋友说不是她买的,是在商场遇上金,金死活要买给她,还说,她可以在公司报销,不要白不要。

金还像我朋友透露她挣了很多钱,以后准备在家买个矿山,听得我朋友目瞪口呆。

由这样的员工管理公司,其结果可想而知!

公司倒闭后,员工做鸟兽散,各自找出路。金的确是回了黑龙江,也的确买了座小型矿山,开始了真正的老板生涯。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管理术曾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企业,很多做公司的人手一册,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而身为同国人,却闹出这么一个大笑话。责任并不在于金,而是给金这块土壤的公司,有什么样的耕耘者就会收获怎样的瓜果。

时隔多年,突然想起这件事,对自己也是个借鉴。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孩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从自身做起,律己、修身,给予肥沃而滋润的土地,让孩子健康成长,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轻松一下,看看青青河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