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华国锋 ——兼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文章来源: 常乐侠2016-04-14 10:11:12

评说华国锋

——兼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政治人物:

他曾经显赫一时,却昙花一现;

中国现代历史进程因他的惊天一动而发生震撼转折。他却在不久之后几乎在政坛销声匿迹。其后任者无一不是在这震撼转折的基础上才能各自施展政治抱负,但其后任者却无一不与之切割,因此他在后来者书写的历史中几乎没有立锥之地;当人们想缕清一九七六年之后的中国到底是延续还是否定毛泽东政治路线的思绪时,却发觉历史无法绕过他而仍旧可以保持连贯性;

他的前任手下武将如云、文官如蚁、人才济济,他却因其中庸与平和的特质表象而得到意外青睐;

他对其前任貌似忠心耿耿、铁心不二,实际上却做出了对其前任最为反叛、连其前任政敌都不敢做出的惊天大逆之举措;

他为其后任全面复辟资本主义扫清了巨大的政治障碍,同时却又为其后任复辟资本主义设置了巨大的思想障碍;其后任掌权后因其所设置的思想障碍而极力将其边缘化,却从来不曾因其政治方面之敢别人所不敢的大逆不道而稍微有所感恩。

他,是一个充满矛盾、评价必然两极的历史人物。

不错,这个人物就是华国锋。

不知道由谁人所定:按照当今中国共产党对历代领导核心的称谓,邓小平是属于第二代领导核心。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邓小平并不是从毛泽东手中接过中共党、政府及军队最高领导权力的。准确地说,他始终都没有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顶多就任过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倘若这一职位不是由中共中央主席兼任的话,那么按照党内“党指挥枪”的规矩,军委主席应当绝对服从于党主席的领导。何以邓小平被称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难道党和政府的核心领导大权是由中央军委主席行使的不成?这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咄咄怪事,是根本倒置党与军队的相互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邓小平完全不具备严格的党的领导核心的合法程序和名义。更何况在邓小平真正以幕后首席元老资格垂帘听政之前,有至少两三年的时间里正是华国锋掌握着党政军大权,还轮不到邓小平指指点点。难道第一代与第二代领导核心之间,出现了几年的真空期吗?所以无论就法统意义还是历史事实,妄称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核心的说法都实属不智,中共今后再也不宜如此自残自己完整的历史和根本原则了。

毛泽东打下的天下并非由邓小平亲手承接,改革开放的局面也不是由邓小平开创(有人说改革开放是自邓小平掌权后开始,故封其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实为大谬),而是始于毛泽东时代的三个世界理论与实践,以及联美抗苏的大战略考量。毛泽东逝世之后,政局诡谲,各种政治力量都在暗潮涌动,相互较劲。我认为最忠诚于毛泽东政治路线、最理解毛泽东政治纲领的人是张春桥(对于“四人帮”,我稍后将会逐一评价,但绝不会遵从于他们的政治对手、一帮走资派对他们审判时所做出的武断结论)。张春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表示过,如果按照他所坚持的毛泽东的执政路线和理念,也必然会继续走已经开始了的改革开放道路,也会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但绝对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社会怪胎,而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共同富裕的导向。只是历史没有给张春桥实践其政治理念的机会。

共和国历史在一九七六年拐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是华国锋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人,在历史巨轮的转向上成为了掌舵者。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华国锋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二代领导核心——虽然他的核心地位极其短暂。这个时候的邓小平还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华国锋作为一个没有派别色彩、貌似中庸、资历不深的人物——也正是缺乏派别色彩和中庸性格才被毛泽东暂时选中——注定在历史上将充当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但是过渡性人物一点儿也无碍于他成为领导核心这个事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尤其在权力得失、个人荣辱和政治力量对比面前,华国锋当然有他自己的私心。他深知自己在理论信仰方面不如“四人帮”,如果在毛身后与“四人帮”共事必然无可避免地像小媳妇侍奉公婆一样动辄得咎,极可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可否全身而退也还在未定之天。在政治资源及其资历方面自己又不如党内元老,倘若以党内资深元老为靠山放手一搏,用非常手段向“四人帮”发难亮剑,或有可能得到政治资源雄厚的元老们(许多人其实就是地地道道的走资派)的扶持和包容。何况“四人帮”中的江青在性格上确实盛气凌人,积怨很深,难以与人共事,这是性格缺陷决定命运的典型。从核心领导团队的结构组成角度说,张春桥在施展政治抱负方面本可大有作为,只是由于江青这样过于激进、狭隘的队友而受到拖累。于是华国锋铤而走险,毅然一反忠诚老实的表象,步上了策划宫廷政变的大逆之道。

华国锋通过与几位关键元老李先念、叶剑英和汪东兴等少数高层密谋于暗室,终于完成了一场足以改变中国政治走向的惊天政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国锋牵头充当的这一不甚光彩的历史角色,无论是叶剑英、李先念还是汪东兴都没有胆量出面充当。政治阅历越是丰富的人,越是不敢走上通过政变谋取权力的道路(顺带说一句:我绝不相信以林彪丰富的政治阅历和精于谋略的智慧会走上用非常手段谋取政权的绝路,只有林立果之辈才会出此下策)。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曾经“谦虚”地推叶剑英出任党的主席,老谋深算的叶剑英推辞了,不仅因为年龄,也因为手段不那么光明磊落,坐在党主席的位置上无异于被火炉烤炙。后来党内元老陈云也说过,用这种手段推翻政治对手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言外之意就是不屑。

出自于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猴子与猫》而著称于世的成语“火中取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华国锋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不光彩角色。华国锋为隐而不发的窥伺者邓小平扫清了后者挠破头皮也无法扫除的政治障碍之后,邓小平于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山了。邓小平在强者毛泽东面前是个小媳妇,在华国锋面前刚开始还有点矫揉造作,喊出了“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万岁”的口号(见1976年10月10日邓小平给华国锋的一封信);后来就迫不及待地撕下假面具处处让华国锋难堪了。尤其是华国锋设置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就像唐僧安置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般地让邓小平无法安睡,他想要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就不能不设法将这“两个凡是”破解。如果你以为华国锋设置这“两个凡是”是为了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正统性那就错了,他的本意不过是拉着“你办事,我放心”的大旗作为保护自己的虎皮,从而维护他自己在党内的领袖地位罢了。在胡耀邦等一批早就耐不住性子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帮助之下,邓小平终于扳倒了华国锋,为他自己实际掌握最高领导权扫清了障碍。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邓小平的实用主义实践:只要实权,不要虚名。顺带说一句,胡耀邦也不过是邓小平的下一个“火中取栗”的角色。在利用别人为自己清除障碍方面,邓小平一点都不曾手软过。

为什么华国锋的继任者们没有一个人愿为华国锋不可替代的历史角色歌功颂德呢?换言之,为什么在其后任书写的历史中他难以占有一席之地?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对付政治对手而获取权力的手段太过下作,以致后来者们都唯恐不及地与之切割,以免坐定的大位因他而沾染上不合法理之嫌,因此无人愿意与之为伍。邓小平虽然因华国锋的历史作为而成为最大受益者,华以下作手段达到的结果对邓不可谓不是大德,邓却绝对不能不以怨报德——因为华国锋的历史作为将以极不光彩的一笔记载到史册。评价华国锋是一个过渡式的政治人物还是太温情脉脉了,说他是一块擦手布,用脏了就弃之如敝应该更恰如其分一些。所以,党史的记载者们将华国锋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以英明领袖昭示天下、明明是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进入政坛的这几年历史作了淡化忽掩处理,让人们在毛泽东时代如何进入邓小平时代找不着痕迹。

华国锋于2008年8月20日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八年中,他郁郁不得志,眼看着中国社会种种倒行逆施都起因于他的大逆不道,而所有的巨大进步又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有人为其不平,提出他不应该被历史遗忘。我非常认同这一呼吁,只是并非为其不平,而是为其立下一个警钟:为政者不可选择下作的手段。

如果历史再给华国锋一次机会,你认为他还会选择宫廷政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