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挚友李犁教练 (James Li)
文章来源: coach19602013-09-30 13:40:24

1978年算起,我们己经有40年的交情了。早年的师生朋友们常把我俩的名字一块喊了,反正一共才有4个字,XX, 李犁。我们是同队,同项目(800,1500米跑),师从同一名教练。近年来他作为著名教练常回国讲学比赛。有人问起我的情况,他答:XX 过得还好,小城镇,小学校,阳光灿烂小日子。他挺能维护我面子的。


(一)文革结束后,幸运的 “黄埔第一期”

我77年底考上了北京体院的(现北京体育大学大)77级。那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人还没报到,从内蒙回来的招生老师(搞举重的)对准备带77级中长跑的教练说,给你招来一个小伙子,身体素质很好,也许有戏。我在内蒙牧区插队一年多,很多时间是在马背上度过的,跑步训练是想都没想过的事。78年二月入学,我开始恢复训练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同宿舍的室友们还抱怨我的军大衣有股羊膻味。
4月底的春季田径运动会举行了,在校的有75,76级工农兵学员和我们刚入学的77级一起比赛。800米跑预赛分三个组,我在第3组倒数第二通过终点。最后几米只超过了一个75级的“老头儿”。可以想象我有多郁闷。教练倒没在意,说了些鼓励的话,举了几个励志的人物故事。 
我开始埋头训练,想提高成绩,特别是初级阶段,没啥别的捷径好走。暑假生活简单,宿舍—食堂—田径场。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图书馆。除了努力训练外,理论学习方面,我有太多的地方要赶上。我的文化基础差不多就是小学水平,都不知从哪着手好了。英语也要从ABC学起。。。 

(二)初识在赛场

转眼秋季开学了,78级入校。中长跑同学们议论比较多的就是李犁了。他很小年龄时就显现出了不凡的运动天赋。四川队百般说服他加盟省队,不要赴京入学。他们78级中跑组训练时,我也忍不住瞄两眼,看看这小子有啥神的。10月底的秋季运动会上大家就要会会了。 
那时北京地区的比赛机会不多,北京队的两名中跑运动员也来(测验)比赛。运动会期间正遇寒流,学校决定取消800米跑预赛,一枪搞定。有个技术问题要解决,就是要把最快的8人放到同一组比赛,几个老师商量了一下,名单就出来了。我上前一看,我的名字被放在弱组里。情急之下,我大声抗议道,你们咋知道我比他们慢,谁能预测比赛结果?看到场面难堪,我们77级一个青岛同学主动提出和我调换,把他的强组位置让给我。大话一出口,没了退路,只能场上见了。
枪响后我跑的很谨慎,第一圈过后我排在第6位,但信心满满。600米时我挪到第4位。最后一个直道上,三,四个人争夺激烈,直觉告诉我,我要赢了。撞线一刻的感觉真好(那时还用终点线)。李犁落后我0.3秒得第三。我们相识后就成了好朋友,好队友。

 

(三)怀着梦想和初当教练

体院成立运动部,不分年级番号,把有潜力的运动员集中训练。伙食,器材,服装等待遇都按北京等省市队标准。训练有了保障,不用担心吃不饱,啃窝头了。从此,我俩师从秦椿林,同队,同项目。中长跑训练是非常艰苦的,队友的友情和相互支持犹为珍贵。我们4年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大学生和体院系统运动会我们是队友。全国比赛,我代表内蒙队,他代表四川队。我俩800米成绩很接近,但后来他赢的时候稍多,我赢的时候少。

82年我先他毕业,留校任教。李犁半年后毕业,他不肯留在体院,执意回四川任教。四川需要他代表省里比赛5届全运会,命他仍在母校跟原教练训练。我也在准备为北京队比赛。我们同住一间宿舍有一年之久。我发现他不仅利用点滴时间系统地,刻苦地自学英语和专业理论,而且博览群书。我知道他怀有一个梦想。做为好朋友,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无所事事,荒废时光,并给我些自学的建议和计划。

当然,他和钱琴(77级艺术体操)热恋时,我需经常躲出去,给他们腾地方,也算是回报了。

全运会后,他回到了四川。再次见面,已是85年夏天了。


(四)“起跑器”(starting block)——梦想成真

回四川后,李犁的教练生涯并不顺利。田径队不支持他的工作,办公室没有他的桌椅。他只好搬进运动员宿舍,与他的队员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他教授运动员最基本的训练原理和概念。人们觉得,这个年轻教练很不同嘛。第二年,从未出过头的四川中长跑队,在西南赛区就有些眉目了。 

他给我写过几封信。开头是,NNd, 连个桌子也没得,坐在马扎上,厥在床上给你写信。。。谈谈训练技术和生活感悟,我也会立即回信交流。但有一个重要故事,他并未提及过。

84年底,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田径队总教练

John Chaplin受国际田联委派到中国讲学。北京的讲课完成后,中国之行还有几天没安排。四川体委主任力邀其到成都给巴蜀的教练们讲讲西天的经。

讲课那天,体委外事处的翻译随同到场。翻译不懂田径,语言也不过硬,交流困难。讲解起跑技术时,这个“起跑器”一词翻译就搞不明白了。Starting block,what is that ? 一个年轻教练走上前说道,“我来试试吧”。接下来的两天,李犁就成了Coach Chaplin 的翻译了。事后这哥们儿跟我说,其实我有小一半没听懂,好在台下也没人搞得明白,只能瞎猜了,呵呵。

离开成都前,Chaplin问主任,能否让这个年轻人来我们华州大(WSU)学习?主任很支持,成全了李犁。

7月份他来找我时,赴美的签证,机票都搞定了。我又是吃惊,又替他高兴。上面的故事是他讲给我的。后来的中文媒体也有不同的修正版本。我那时在国家现代五项队做越野跑教练,看他脚下鞋子寒酸,赶紧到管理员那借出一双“小金龙”(上海产标准的中长跑,竞走用鞋)给他带走。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国际品牌,除了田径队的朱建华等大牌运动员有Nike装备,全国人民包括运动员也只是在电视上见过那些洋商标。

这一别就是7年。

兄弟要去国了,八达岭长城个影吧。摄于1985年春

 

(五)拉兄弟一把——相聚在美国

 85年至92年的7年中,我们的人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李犁在华州大完成了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在Coach Chaplin的栽培下,田径事业发展的很顺利。积累了人脉,展现了一个年轻教练的才华。90年毕业后,拿到了明尼苏达州曼凯托大学

(Mankato State ) 的田径总教练的职位。老实说, 很少人有这个运气。他和当年相爱的人结了婚,生了两个儿子。

 我在国内现代五项队做了3年教练。又受命协助组建铁人三项队几年,开始时工作进展顺利,信心满怀。我很快发现,铁人三项的管理层并不满意我的工作结果,继续干下去己经没有意义了。

 回到体院后,心里烦闷。给李犁打去一电话,诉完苦后,小声问:你看我有机会去美国学习吗?对方沉默了一下,问道:研究生院的TOEFL成绩要550分,你通得过吗?我赶紧说,我一直坚持自学,努力一下是有希望的。李犁一字一顿地说“给你一年时间,如能考过了托福,美国的事情我来关照”。放下电话,深受鼓舞,但又很心虚,我那点儿英语行不行啊?

 我把这消息告知太座后,买菜,做饭,洗衣服都不用我管了。我只管复习考试。

 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人,北大的英语教授王逸梅老师。我到北大报了一个托福学习班(那时还没有新东方)。第一天下课后,我走上前去介绍自己的情况并请求帮助。王先生鼎力相助并为我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那年月,在学校单位里,准备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常常被领导看做是不务正业,旁门佐道的人。你必须不动声色地悄悄学习,准备。晚上挑灯夜战是免不了的。

 第一,二次考试均不果。第三次很是紧张,颤颤巍巍打开成绩单,holy cow, 551 分!尽管后来我们成了终生朋友,还是要特别感谢王老师。没有她的帮助,我现在肯定不会坐在加州自家后院苹果树下乘凉。

 华州大(WSU)体育系给了我全额奖学金(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ship)。

 92年8月,我从北京先飞到李犁Mankato的家住了一星期。俩人出去跑步,他看我脚蹬一双“小金龙”后笑了。第二天从学校带回一双Nike Pegasus跑鞋,让我换上。这鞋怎么这么舒服啊,我感到身轻如燕。后来也不知穿坏了多少双跑鞋,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我在加州一所大学做了10年田径越野跑教练,每年只给我的队员订购Nike Pegasus。

 我从中国来美前,和大多数国人一样,以为他们手头较宽裕,尽管一家4口人只有李犁一人工作。来到后发现不然,汽车维护,换油;房子修理,刷漆;整理庭院,割草,样样都要自己干。钱琴买菜时要事先列好购买清单,外加一叠“哭胖”。他们两口子对我却设宴款待,照顾有加。

该是去WSU 报道的时候了。李犁开车送我到灰狗汽车站,为我买好了一张票,说道:现在一般美国佬出门都飞来飞去的,你小子身体好,就将就点儿吧。我没说话,心头一热,眼睛都潮湿了。

 (六)从学生助理成长为全美最佳田径教练 (Coach of Year 2007)

 李犁当时混到那样一份体面工作,对一个毕业不久的留学生来说,应该很满意了。朋友包括我在内的人们都以为李犁大概会在Mankato 这个DII 学校的总教练位置上干下去了(注:美国大学的运动队分DI DII DIII, 甲乙丙)。不料94年他自贬一级,带全家回华州大接任田径队助理教练职位,主管男女中长,越野跑。一般事业有成的人多被赞誉为如何有才华,我更欣赏他们开始时的眼界和牺牲精神。WSU是pac-10的强队(注:太平洋10强是由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亚力桑拿州的10所大学组成)以这里为起点,问鼎NCAA(住: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就不远了。

 他家迁回普尔曼(Pullman), 我是最高兴的人了。我们两家又有了长达三年的相处机会。

 李犁在美国田径界的地位上升速度极快,没几年就成为知名教练。但真正成为全美最有成就的教练之一还是他和拉加特(Bernard Lagat)延续至今的17年合作。

 96年夏,李犁去了一趟肯尼亚。那里有天赋的中长跑苗子车载斗量,但真正够资格到美国大学深造的年轻人并不好找。李犁带回了拉加特,一个有天赋但更有内涵的年轻人。

 70年代末期,华州大从肯尼亚招到一个传奇的长跑运动员罗诺(Henry Rono )打破过5次男子

10000米,5000米,3000米,和3000米障碍的世界纪录。最神奇的是1978年赛季,罗诺在81天内,打破了男子10000米,5000米,3000米,和3000米障碍4项世界纪录。

 这些辉煌能再现吗? 17年来,李犁,拉加特师徒部分做到了。有些成就更大,更广。

 拉加特的神奇般的成长进步在美国田径界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来到WSU后,训练一直磕磕绊绊,并无惊人表现。来年赢得了Pac-10 的比赛,但是并没能赢得NCAA全美大学联赛的冠军。一年后还是没有拿到。李犁/拉加特师徒埋头研修,苦练。

 说一,二个具体的小事有助于描述当年情景。在普尔曼(丘陵地区)的大小土山丘上进行训练,无疑对拉加特的速度耐力储备有所帮助,另外也更接近拉加特在肯尼亚的生长环境。不放便的是,拉加特仅跑出去几十米,李犁就看不见他了,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我们俩口子玩过铁人三项,建议他买辆山地自行车,训练中尽量与拉加特同行。那时山地车还是个金贵的玩意,价格低廉的车体太重,上山骑不动。专业点儿的嘛,价格又不菲。李犁还是买了辆“高级”山地车。

 WSU 运动部经费紧张,不能为每位教练配备教练配备计算机,要二,三人合用一部。那时互联网刚开始,不能及时获得最新信息,就意味着会有可能失去机会。李犁自购一部电脑,放在办公桌上。

 大学的教练挣不了几両银子。一人工作,养活一家4口,不容易。我不认为李犁有什么投资眼光,或称牺牲精神,仅仅是他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这样的人,日后在工作上获得些许成就,也不奇怪。

 在国内时,做教练的都知道“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多年年有”的道理。现在的说法就是可持续性发展,不然就很难干不下去了。这对师徒就是这这样一步步的走过来的。如果把他们的进步做一线性坐标的话,缓慢,但又稳定持续的上升曲线就一目了然了。

 每当我看到网络上,田径界圈子里在议论他们的训练模式时,都及时转给李犁,他不以为意。一次看到一位大学教练发言谈到,“你们总是说拉加特有这样那样的能力,却忽略了李犁教练把他的训练理念和拉加特的个人特点科学结合的贡献。这对李犁教练是不公平,也是不够尊重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各有近300人的中长跑训练营。李犁/拉加特就师徒俩”。我把评论给他发过去,李犁嘿嘿笑了,“到底还是有人出来为我说公道话嘛”。

 2002年,李犁应聘成为亚力桑拿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田径队副总教练,仍然负责男女中长距离和越野跑。拉加特举家随往,师徒俩继续合作,追逐他们的梦想。又是11年过去了,倒是他们师徒长期的成功合作关系引起了田径界和媒体的广泛兴趣。17年啊,在一个可以有诸多自由选项的国度里是不易做到的。我也是在媒体的访谈节目中,看到他们自己的解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欣赏,坚定的一致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相互妥协。许多师徒矛盾最终都和物质利益的分配有些干系。人家师徒为啥整的那么和谐?你我就别细问了,呵呵。

拉加特最好成绩是在2007年的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的。33岁首次代表美国出赛,或得了5000米和 1500米双料冠军。此前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在世锦赛上做到过。美国也有近80年没在1500米项目中夺得冠军了。为此李犁获得了美国田联及美国奥委会授予的 全美年度最佳田径教练(Coach of Year 2007)。

 拉加特参加了5届奥运会, 6届世锦赛。两届代表肯尼亚,三届代表美国。共获得12枚奖牌,包括5枚金牌。

 拉加特现在仍保持着美国男子 1500米,1英里,2英里,3000米和5000米的全国纪录。

2016拉加特以41岁高龄代表美国参加里约奥运会获得5000米第5名。他是美国田径队有史以来参加奥运会最年长的运动员。

 有几场比赛,十分精彩,可谓中长跑界的世纪之战。有兴趣的朋友可去古狗一下欣赏。

 不知是否受其教练的影响,拉加特娶了一个加拿大成长的华裔同学为妻,育有二子。

 (七)很励志的美国梦

 毫无疑问,拉加特和李犁在中美两国都得到了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美国队男子1500米的三名选手全部是移民,其中包括李犁在内的两名教练也是移民。说中跑是最苦的田径项目之一,没人有意见吧?因而美国的不少媒体都把焦点集中在他们的励志精神上。

 2001年的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李犁都被聘为美国田径队的总领队(General Manager)。2011年的柏林世锦赛李犁执美国田径队总教练帅印。除过硬的业绩外,这也反映了美国梦的深层含义。让人感动和自豪。

 有中文媒体称拉加特/李犁是美国版的刘翔/孙海平师徒。有点儿像,但不完全是吧?

 刘翔拿了2004雅典奥运金牌,举国欢呼,荣誉铺天盖地。用美国人的俏皮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想分得一片儿刘翔 (everyone wants a piece of Liu Xiang)。师徒俩数钱数到手发软,中国梦肯定是实现了。接下来的两届奥运,因伤退赛,人们就不把他们当英雄了,啥情景大家也看到了。

 相比之下,2008年北京奥运,拉加特被寄以厚望,以美国田径队的第一明星出场。拉加特比赛前训练受伤,虽经努力,1500米未能进入决赛。遗憾嘛,是有的。但没人报怨,下次再来好了。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男子5000米决赛中,拉加特以极微小的弱势屈居第4名。要知道38岁的拉加特是场上最年长的选手,有些对手只有他一半的年龄。

 (八)回首往事,唏嘘不已

 97 年我到加州工作后,相见的机会就不多了。我虽说也做过11年的田径越野跑教练,但我所在的大学是个较弱的DII 学校,与他们DI王牌军的比赛没有交集。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每年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大型越野跑公开赛,西部的强校都参加。我就设法把它安排在我队的赛事计划里,就是为了哥俩能见一面。后来我不做教练了,就不保证每年都能见到他了。

 全美田径锦标赛如果在加州举行,赛后他就可以从容到我家看看。前些年李犁也曾带孩子在我家住过几天。虽然不见外,我还是想找机会说几句感激话。可是从来也没做到过。他出手鼎力帮我多次,感谢那次好呢? 其实我倒不是唯一的受益者。李犁到美国后,很快就鼓动 Coach Chaplin从中国招生。以田径奖学金招到华州大的有李丰,李彤兄弟,郭义江等人。

 李彤入校的时候还是菜鸟一个,大学第3年,第4年连续两年夺得了NCAA室内60米高栏的冠军。91年,李彤代表中国获得了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的110米高栏第八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亚洲男子选手第一次进入世锦赛或奥运会的直道项目决赛。刘翔日后的辉煌也应得益于前辈的铺垫。

李彤退役后海归当了多年NIKE 公司的中国总代理。帮着美帝赚中国人民的钱,兄弟俩也混得个盆满钵满的,这是后话。

 由于不经常见面了,我们每次相聚都觉得对方变化较大。昨日还青丝鬘首,怎么这么快就两鬓霜染了?昔日英俊少年早已是大叔范儿喽。。。李犁提到,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在宿舍的墙上贴着偶像塞巴斯蒂安。科(注:Sebastian Coe, 英国70,80年代最著名的中跑明星。英女王授予其爵士衔。英国体育大臣,伦敦奥组委主席),布博卡(Sergei Bubka, 原乌克兰撑杆跳高皇帝,国际奥委会执委)当年的比赛截图吗?我答,当然记得。他说“这些大叔们都从墙上下来啦,常在赛场上,会议上见到的”。我知道一个人多年追求的梦想成真,或接近成真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怎样的喜悦,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回顾一路走过来的风风雨雨。。。

 我应该适时地,真诚地祝福他,但我却什么也没说。

 2010年初夏摄于 Monterey Bay, California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