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萨斯相似,日本新冠病毒消亡的免疫学基础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21-11-03 17:35:15

 

美国新冠正在消退,日本更是神奇,他们的新冠感染呈现出直线的下降幅度,日本现在全国只有200例左右的新冠病例,几乎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日本是先进国家,从一开始就没有实施过所谓的清零政策。我们都对云南瑞丽的苦难深表同情,我是实在弄不懂为什么要对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重复做核酸测试,甚至几十次之多,临床实验室的那帮家伙以此赚钱真是黑了良心。中国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超过了90%,还让我们回湖北需要14+14+14长达42天的隔离,这只能解释国内专家的判断跟我一样,灭活疫苗让人不放心。还有就是花费2.5亿欧元预付款购买的优质疫苗复必泰却没见成批生产,难道是因为它与美国辉瑞有关?延伸解释谁都明白。

复旦上海医学院的张文宏是个吹牛大王,一个可能的感染者居然导致他们做出关闭整个上海迪士尼的决定,让三万多游客不安,面对这样的劳命伤财的上海措施,张文宏还在吹什么烟火?

为什么日本新冠会如此显著地下降?我的基本认知还是认为是因为日本广泛注射了优质疫苗,78%的日本人接种了疫苗的第一针,72%完成了完整接种,老年人接种比例更高。这些数据都比美国好很多,美国完成第一针和完整接种的比例只有67%和58%。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完成疫苗全面接种比较晚的国家,推测日本国民的抗体浓度正处于高峰,所以能够有效地抵抗病毒。

但是除了疫苗接种率高之外,日本没有采取更严厉的防控措施,甚至还放松了以前实施的管制。这就让我们必须关注日本Delta病毒自我消亡的报道,我们来谈谈这种现象可能的免疫学基础。

根据最新的日本国家遗传学研究所和Niigata大学的研究,我还沒有读到科学原文,科学新闻的报道称Delta突变株在日本发生了自我解体或毁灭性的突变,所谓Loss of function的致命突变,使病毒自我死亡。这是我的遗传学家朋友对Loss of function的解释:“导致基因功能障碍的突变都称为LOSS OF FUNCTION突变。所有的隐性遗传和一些显性遗传疾病都是由它引发的,如耳聋,血友病,DMD等。病毒也有这样的突变,我关注得少”。

既然发生在隐性遗传,那么必须是两个基因拷贝都突变了才能出现的表型变化,所以还是不容易发生的病毒突变。

日本科学家认为Delta突变株自亡的原理是新冠病毒的NSP14蛋白被改变了。作为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之一,NSP14拥有修复基因突变的酶活性,它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病毒死亡。NSP14突变后会使Delta病毒的突变积累增多,最终出现病毒自我灭亡。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几个月前, 耶鲁非常著名的免疫学实验室发现,新冠病毒拥有关闭机体重要蛋白质翻译的机制,而新冠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14正是新冠病毒关闭极为关键的免疫防御干扰素机制的重要蛋白,我们知道干扰素相关基因制备出的蛋白是抗病毒的强大武器。NSP14的这些功能是通过它的RNA外切酶和甲基转移酶活性来完成的,如果这些活性改变则病毒会失去抑制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功能。

病毒是尽一切可能存活,日本新冠病毒的NSP14被改变后,病毒失去了逃逸免疫攻击的能力,所以病毒只有死路一条。这种病毒的自我解体或胞内死亡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应该很轻,因为没有导致细胞死亡而使免疫系统负担增加。领导这个研究的耶鲁教授Peter Cresswell相当著名,以前是做抗原提呈的科学家,现在也转向了新冠。美国很多聪明的脑袋都关注新冠,我们也没有理由太害怕。

那么Delta突变株自毁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还是日本独有的?这个问题还无法回答,因为日本科学家猜测NSP14的改变是因为一种叫APOBEC的酶的突变,而APOBEC是机体编辑RNA的一个蛋白。日本人或东亚民族普遍带有APOBEC的突变,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中国人或世界华裔都是一个大好的消息,美国佬则不见得。我对关于APOBEC的推测表示怀疑, 似乎他们在想像NSP14发生突变的原理。

另外,NSP14相当保守,因为萨斯病毒也有此蛋白,莫非萨斯就是这样莫明其妙地消失了?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难,将以前的萨斯病毒再测是否存在NSP14突变就可以了。

现在传递着进一步的好消息:与成人相似,美国儿童因为新冠去医院看病的人数急剧下降。

小孩始终是新冠的低风险人群,这一直是一个谜,托尼·福奇在疫情的极早期接受采访时就对这个问题表示出震惊,当时武汉的医生在《新英格医学杂志》报道过几位儿童患轻症后迅速康复。

我的解释是新冠病毒并不可怕,新冠病毒还相当能预防,因为它只通过一个主要受体进入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疫苗有奇效的原因。mRNA疫苗恐怕能被列为临床试验史上最为有效的疫苗之一,不同意这个评价的朋友可以尽管列出临床试验95%有效的疫苗。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免疫系统在打击它们时太猛烈了,免疫系统自身拥有的抑制系统却在感染过程中失灵,造成了过度反应和随之而来的组织损伤,炎性渗出物根本无法吸收。病人的各器官无法行使功能,这样他们就去世了。IL-10等细胞因子和阿肯森发现的MCP/CD46都属于这种抑制过度免疫反应的蛋白。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小孩的新冠感染病情大多比较轻。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不可能产生那么强烈的炎症反应,特别是高级的抗体和CTL反应,只需要吞噬细胞吃掉感染病毒的细胞就可以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老年人,70岁以上的人,对新冠疫苗的加强针的反应普遍比年轻人低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