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晟的博士导师真是杨振宁吗?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8-12-12 14:52:34

我在得知张首晟去世的消息后,基于很多浮出水面的消息,我是这样在朋友圈留言的:“张教授家里的声明,RIP。李政道桃李满天下,杨振宁的博士生据说不超过十人,寻短的张教授是其中之一。从现在知道的信息初步判断,张教授纯粹因抑郁症死亡的原因不高,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从这声明看是二位女儿(如果不是儿媳妇)和一位儿子。抑郁症自杀青春期比较多见,John Nash都活过来了,后来死于车祸。[流泪]”

没有想到,我的一位在美国大学做到讲座教授的朋友在我帖后留言:“杨振宁不是他的导师,是Peter van Nieuwenhuizen”。留言教授的领域接近物理学,这使我着实吃惊,意味着我的信息错了。但是也不能完全怪我,因为所有中文的介绍材料都是说张首晟从柏林自由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后,去纽约石溪大学师从杨振宁,那么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张首晟作为少年大学生,以15岁的年龄考入复旦本科78级,因为高考成绩极其优异而被公派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读本科, 后来据说也拿了硕士,然后去纽约石溪大学读理论物理学的博士。随便找张此文前面年轻的张首晟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容易,毕竟他们是一个系或研究所的,但是说明不了直系的师承关系。师承谱带在这年头很容易查出,杨振宁太有名,他的简历里没有学生的名字,只有奖项与荣誉;但是Peter van Nieuwenhuizen的履历表中,很清楚地将张首晟列为弟子之一。

美国博士项目是需要有位直接的导师的,如果是实验科学,你需要在这位导师的实验室做好多年的研究才能得到学位。当然你的博士论文还有一个由5-6位教授组成的委员会,作为博士生你需要定期向这些委员会汇报你的进展,他们也会为你的实验方案给出参考意见。现在的信息说明杨振宁应该不是张首晟的博士导师,很有可能是他的学位委员会的成员,有很少数的情况是两位导师共同指导一位博士生。张首晟的博士导师也不是等闲之辈,张首晟最引以为傲的狄拉克奖章,他的导师Peter van Nieuwenhuizen也曾经在二十多年前(1993年)获得过。

至于中文媒体广泛报道的:“张首晟去了美国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始信息,只可能来自张首晟或杨振宁俩人,我们无从知道谁最先说的。这里时间也很重要,因为张首晟博士毕业时并不太顺利,他是先去的工业界,并没有像其他最为杰出的博士去著名大学做教授,杨振宁当时帮了多少忙我们不得而知。那么是否张首晟做出名了,杨振宁才开始在媒体上收这位弟子呢?这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杨振宁是有类似的经历的,他仅比李政道大几岁就曾称自己是后者的导师或引路人,大家可读我以前文章的节选。(雅美之途,2017年2月22日)

“谈及中国人不抱团的特性,我想借此讲讲我们隔壁州的伊利诺大学的John Bardeen(巴丁)的故事。巴丁是至今唯一的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但从他第二次的获奖,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的师生之间是如何相互提携与互助的。巴丁早年因与人合作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改变世界的晶体管而获诺贝尔奖,没有晶体管你我现在是不可能靠电脑芯片交流而只能是依靠大箱式的传声器。巴丁获奖后依照诺贝尔奖的规则,提名自己在伊利诺大学的一位博士生施里弗为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大部分诺贝尔奖的提名人为诺贝尔奖得主。但是当诺贝尔委员会在审核巴丁的提名时发现,施里弗和库珀建立的超导BCS理论里面巴丁本人做出了不可分割的贡献,BCS正是他们三位名字的首个字母,所以若授予施里弗诺贝尔物理奖也必须包括巴丁,结果在1972年授了三人。这个故事的确实性应该在2022年可以揭晓,诺贝尔委员会有50年后公布提名人的规定。

反观我们中国人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了功劳之争可以出书把骂架从纽约一直骂到中国。杨振宁可以在李政道为原创的铁证面前显尽人性之丑陋,自己在芝加哥大学当不了费米的学生却以仅年长数岁为理由而以李政道的老师和引路人自居,而李政道恰恰是费米的正宗弟子。杨振宁还在诺贝尔授奖的礼议场合,向李政道要求以年资更深的一方先去与瑞典王后握手。他们的决裂来自《纽约客》的犹太人写的文章,道出的原因是杨振宁强调每次提及宇称不守恒他的名字必须在前面,而原始论文是李政道在前面。以致于全球学术界为纪念他们发现宇称不守恒的五十周年记念会上,两位被邀请罕见同时出席,结果一方在台上讲当时理论突破的细节,另一方在下面听时则大声插话道:“That's not true!"("这不是真的!”),这种德性真是令人汗颜。”

我的猜测是: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肯定提名了张首晟作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拿他的话说就是张首晟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张首晟的去世这属于中国人的潜在诺贝尔奖也放飞了,杨振宁是否真的做了提名,只有40-50年之后当诺贝尔委员会解密时才能知晓。当然我们还需要看张首晟当时的直接合作者是否在未来获诺贝尔奖,杨振宁的不靠谱的评论是不少的,诸如类似“清华学生已超过哈佛学生”等等。

张首晟与Peter van Nieuwenhuizen(后排右一)出席石溪大学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五十周年庆典。

Peter van Nieuwenhuizen的履历表。

石溪大学现任校长Samuel Stanley。现任校长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出去的感染病学家, 华人的女婿。Stony Brook以前全称为SUNY, Stony Brook(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现在仍在SUNY系统,但是他们把名字直接改为了石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