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些沒读美国名牌本科的同学们打气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7-12-24 11:12:23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ansas

让我对那些没有读美国名校本科的同学们说些打气的话,因为我时常见到他们失望的眼神和他们父母焦虑的信息。想读著名大学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尘埃落定后,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我曾跟一位清华毕业的朋友聊天,他随口说出:“我们清华毕业的同学变成非常一般化的多着呢"。其实在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大量美国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最终的职业生涯与芸芸众生沒有什么区别。我们系的一位耶鲁本科毕业的教授,据说他把千页纸的大部头Harrison内科学读过几遍;但是因为文章和经费都表现欠佳,照样卷铺盖走人,从此事业不振。

我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都是我自己知道的。但是担心说得太具体比较容易曝露身份,所以我陈述得模糊点。一位在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项目里的A同学,他开始不能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第二次停实验全力准备过关。他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博士毕业,现在早已不做专业了,他的本科是在MIT读的。当时A同学的博士班B同学明显优秀很多,他的本科是香槟的(UIUC)。B同学有次说漏了嘴,他对A同学说:“看来本科从哪里毕业无关紧要”,A同学听到这明显不友好的话连反击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如人。

我也见过拥有MIT本科和哈佛博士的学者长期在州立大学毕业的大老板手下工作的,或者拥有霍普金斯医学博士的教授必须关实验室。有位立志做科学的本科在耶鲁读的博士后,天天侃大山很少做实验,没有可能走向职业医生科学家的道路。最后在老婆的逼迫下,只有去小诊所做儿科医生; 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恐怕是怎么把他的聪明儿子送进耶鲁。这种情况在美国还不少,我见过一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混到五十多岁还没有固定工作的。美国的好处是永远都有机会给你重新洗牌,美国是一个十分重实际业绩的国家,所以也见到弗罗尼达大学的博士在淘汰率颇高的华大做到正教授。哈佛耶鲁的本科录取这么难,两校每年的毕业生加起来至少3200人,加上其他顶尖名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应该超过20,000人。如果他们都是人才的话,那人才也泛滥了,大部分人混碗饭而已。

在密苏里有家企业,中国山西大学的毕业生干得出色。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直到八九十年代,不愿出远门的人就在中国当地读大学,当时没有北漂的概念。好多省城的大学毕业生抵美国后的职业表现强过从北京或上海来的,特别是那些读了省级各专业最好的大学的人。这种就近读书的现象在美国也常见,你可千万别小瞧从密苏里大学出来的非亚裔美国学生,因为读什么样的本科与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所带来的资源密切相关,而美国永远都是崇尚白手起家的地方。美国名校本科生的平均成功率高些,也容易利用牌子找到第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在我看来,你如果在威斯康辛,伊利诺伊或Case Western的本科学得好,美国的天空仍然任凭你翱翔。

我们很容易看到美国名校生在政界或学术界的突出例子,但是这些近期的美国政界领袖的本科院校包括:总统川普的Fordham和奥巴马的Occidental, 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杨百翰大学和美国国务卿莱斯的丹佛大学。即使在美国学术界,排名第7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院长Perlmutter毕业于排名67的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本科排名第18的圣路易斯华大的校长怀顿本科读的排名81的Florida State University。但是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他们都在超级名流大学证明过自己的才华,像Perlmutter的临床训练在哈佛,怀顿从加州理工博士毕业后去于麻省理工做教授。如果目标是在美国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在美国没有名牌的本科也能过得很好,我们拥有的中国学位,有些学校的名字美国人都发不准,大量旅美华人不是照样能够拥有令我们欣慰的人生?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ansas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an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