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悲鸿的女儿谈她父亲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7-03-12 22:00:09

昨天去听了徐悲鸿的女儿徐芳芳的新书介绍演讲,徐芳芳长年生活和工作在圣路易斯,以前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毕业的。她于1981年抵美,分别在伯克利加大和斯坦福读历史和商业管理,曾在我们这里的布希啤酒厂任职。她放弃职业音乐家的梦想,因为下乡劳动时已经让她音乐家的手指损伤,有张照片是徐芳芳在农村沒钢琴弹的情况下,只有拉小提琴的照片。报告有个小插曲,会议是由中文学校前校长Patricia Cheng主持的, 徐芳芳在开场时不断致谢程校长。但是她把程校长的姓给说错了,程校长只好以优雅的方式向徐芳芳耳语更正。

徐芳芳的母亲廖静文女士在30岁时守寡,以90多岁高龄去世,一生以保护徐悲鸿艺术遗产为己任。徐芳芳说她就是在徐悲鸿博物馆里长大的,里面全是爸爸的艺术,妈妈则是不知疲倦地向参观者讲述父亲的字画。廖静文抚养丈夫徐悲鸿留下的7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长大成人,儿子为留法博士,女儿则留美。廖静文将徐悲鸿的几千幅作品和藏画无偿捐给国家,现在几乎都是天价,前些年有人以千万美金卖出徐悲鸿的假画。我们知道的海外徐芳芳虽生活无忧,但是远非富有,她在业余时间曾经是我们这里的钢琴老师,徐芳芳反复强调艺术是无价的。徐芳芳重点介绍了她耗时六年写下的书《奔腾的骏马》,全英文写成,现在己经拥有中文版本。与很多写徐悲鸿的书的视角不同,徐芳芳在书中讲述了徐悲鸿的艺术在文革中的命运。我们知道徐悲鸿是红色中国当红的美术家,徐悲鸿从1927年回国到1953年逝世,经历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数任政府,去世前为中央美院院长。只有阅读了书,我们才能明白徐芳芳反复强调的此句话的含义: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她父亲是否有权决定新中国美术的走向。我想演讲者说出此话是希望读者从她书中的事实判断,我个人理解她这句的含义是,虽然她父亲处于新中国美术界的最高位置,但是有些来自高层的力量徐悲鸿自己还是不能抗拒的。在我听演讲中始终有一个问题但是没有问出:那就是如果徐悲鸿没有在1953年因脑溢血于58岁时去世,他在文革中的命运与同是留法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会有什么不同?

轮到提问阶段,我可能提了太多的问题,这是徐芳芳对我的一些问题的回答:首先,她断然否认蒋家(徐悲鸿前妻蒋碧薇家)曾经资助过徐悲鸿留学巴黎,例举了徐悲鸿在巴黎经济拮据的例子;其次,共产党在包围北平城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曾传口信,希望徐悲鸿留下来建设新中国。在这本书的封面照片中,后面的窗户是用纸条帖着的,以防止轰炸震破了玻璃;另外,关于徐悲鸿作品在海外流传的状况。除了在40年代的海外展览致使部分作品流传西方国家外,徐悲鸿的作品在西方著名博物馆的收藏有限,我们在巴黎各博物馆见过其他中国画家的作品,但是沒见到徐悲鸿的画,所以我才问此问题。现在他的很多画均为国家文物,更不会外传了。徐芳芳曾经成功地组织了父亲的作品在美国丹佛的展出。最后,关于为什么中国绘画那么重山水而轻人物的问题,徐芳芳解释徐悲鸿也承认中国画在宋代就在山水画技法上达到世界之最,人物画虽也有过好的,但是沒法与西方比。这也是为什么徐悲鸿将西方素描引入中国并且要求在几乎所有绘画教学中应用的原因,包括尤其轻人物的国画,以革新中国画的一些缰死的模式。想想达·芬奇的人体素描,中国晚了几百年。但是对我的问题涉及的中国绘画轻人物的社会或文化基础,因为时间关系很难展开讨论。

在北京的徐悲鸿博物馆新馆。

奔腾的骏马。这张画是徐悲鸿在南亚画的,当时正是抗战时期,代表画家寄望中国胜利的决心。

结婚不久的廖静文。

这张女生吹箫图完成于巴黎。

作者徐芳芳在上山下乡时拉小提琴。

徐芳芳以此画强调父亲的功底,为他父亲在课堂上以四小时时间连续画成的。当时他在四川,几乎天天看到此类挑水的场景。像拉菲尔的《雅典学院》一样,徐悲鸿也把自己画入此画,中间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就是他。

以下为主办方的通知全文:

聖路易作協三月份讀書會將邀請徐悲鴻女兒徐芳芳女士主講。

徐芳芳女士將談徐悲鴻的藝術和介紹她的新書,並為她的新書簽名

書名:《奔騰的駿馬: 畫家徐悲鴻和他的家人在毛澤東的中國》。

英文版的平裝書 (Paperback ISBN 978-0-9970574-1-6)

Galloping Horses: Artist Xu Beihong and His Family in Mao's China

可在Amazon網上訂購。

https://www.amazon.com/Galloping-Horses-Artist-Beihong-Family/dp/0997057416

同名的中文電子書 (ISBN 978-0-9970574-3-0) 已在主要的電子書零售店出售, 包括iBooks, Kobo和Smashwords。

查詢信息,請訪問徐芳芳的網站:

www.BeihongChinaArts.com

 

三月份講座/新書簽名 :

地址:Thornhill 圖書館會議室

             12863 Willowyck Dr. St. Louis, MO 63146

            ( 從 Fee Fee 路上轉進 Willowyck,   1 mile north of Olive 。)

 

 時間:2017年 3月11日

             下午 2 點 至 4 點。

講座內容

為什麼徐悲鴻藝術的魅力是超越國界的。

徐悲鴻革新了中國美術教育。

 

《奔騰的駿馬》簡介

以水墨奔馬著稱的中國畫家徐悲鴻 (一八九五-一九五三年) 開創了中西結合的繪畫, 培養了幾代中國美術家。《奔騰的駿馬》描述了他的家人和他的藝術事業如何經受了毛澤東變化莫測的政治風暴而倖存, 毛澤東不斷變化的政策決定了從一九四九年開始, 包括在毀滅性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之中美術和音樂的發展方向。

 

关于作者

徐芳芳是畫家徐悲鴻的女兒。 徐芳芳出生並成長於中國北京, 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演奏專業畢業。 她一九八一年來到美國, 在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獲得歷史學士學位, 並在斯坦福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M.B.A. from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二零零零年, 她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任音樂系系主任。 她幫助發起, 並協助舉辦了她父親徐悲鴻在美國的第一個綜合性個人畫展, 於二零一一年十月至二零一二年一月在丹佛藝術博物館舉行。 徐芳芳發表過數篇關於徐悲鴻及他的藝術的文章, 包括《亞洲藝術》總第四十二期二零一二年第一期登載的《徐悲鴻, 現代中國繪畫的開拓者》及丹佛藝術博物館二零一一年出版的《徐悲鴻: 現代中國繪畫的開拓者》畫展圖錄中登載的文章《徐悲鴻的一生與他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