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名校为什么纷纷录取薄瓜瓜?
文章来源: 雅美之途2013-08-26 06:01:27

美国常春藤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

薄瓜瓜海外的开销是这次薄熙来审判中再明显不过的活靶子了,网友说薄瓜瓜如真有骨气应该回去为他的父亲辩护,他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还在出席旁听后发表声明力挺父亲的坚强。我看薄瓜瓜若回去,政府找理由定他收取和挥霍赃款的罪太容易了。

这几天的庭审将中国权贵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后,我们再回头去重读薄瓜瓜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苍白声明,确实产生不了太多对这一所谓不幸家庭的同情。薄谷开来陪儿子在伦敦读书时每年可以往返英国和中国三次,她每次返英时需从保险箱里取现金,薄熙来在法庭上称因那里的钱太多她不应该知道8万美金是他贪污来的。薄熙来以前说他们夫妻没有什么个人资产,现在又说保险箱里至少有二三千万的现金,如此之巨的现金若不是脏款为什么不能存入银行挣利息?

下面这些涉及薄瓜瓜的例子仅是薄家开销的冰山一角,但是普通老百姓仍能体会到他们曾经是多么地为所欲为:薄瓜瓜在海外的30多万人民币的信用卡欠帐可以由他家金主徐明打点;徐明还以10万元资助薄瓜瓜和他的朋友们去非洲旅行,虽然薄熙来享受到的只是块不知道怎样吃的非洲肉;另外,薄瓜瓜邀请他在海外的40多位老师和同学先后到中国旅游,其中据说还可能包括哈佛大学的副校长,他们的机票和住宿等旅行费用全部由徐明的公司报销。当时王立军叛逃而使薄事件浮出水面时,哈佛教授还在香港公开称赞薄瓜瓜的学业,但愿该教授不在这些被邀人士之列而说话比较客观。我们不难想像,薄瓜瓜还很容易将他的非洲之行描写成是去非洲扶贫的,这显然会为他后来的哈佛或哥伦比亚大学的申请加分。

我们从英美名校纷纷录取薄瓜瓜的事实,很容易看出牛津,哈佛和哥大宁愿放弃原则也要巴结中国权贵的嘴脸,这当然是首先以名校自身的前瞻利益为优先考量的。如果哈佛还能狡辩他们招薄瓜瓜读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硕士是在薄熙来案爆发之前,那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则是在明知学费为脏款的情况下做出的录取决定。值得庆幸的是,法学院排名第一的耶鲁这次没有趟这一趟混水。

哥伦比亚大学在薄瓜瓜的入学消息在网上暴露后,还采取了措施以保护薄瓜瓜的隐私。哥大可能没有预测到,与审谷开来的案子不同的是,这次薄熙来的审判己经不再称其子为"薄某某"而是直指薄瓜瓜涉案了。回塑六四以来的这二十多年,哥伦比亚大学可谓美国著名大学里挑战中国政府最激进的大学之一,哥大确实是自由主义的灯塔。那么编辑过《天安门文件》的哥大著名政治学教授黎安友,现在不知能否也为哥大公开偏袒中国贪官之子自园其说?

西方名校更愿意对亚洲国家的政治家族下赌注,因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更容易使权力呈家族性的聚集,不管是民主选出的印度还是极权专制的北韩都是如此。印度的执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国大会)长期由尼赫鲁-甘地家族控制,该家族产生了三位印度总理以及拥有至少四代人为国大会的领袖,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英国的剑桥或牛津读过书。哈佛或牛津在巴基斯坦的布托和缅甸的翁山苏姬的父亲倒台或被害后仍然全力培养她们,结果她们确实在各自的国家日后发挥了政治影响力。

中国现在己经是红二代掌控国家,老一辈经讨论得出把江山交给自己人放心的结论,随后才有习近平,薄熙来和刘少奇的儿子刘源都从县委书记或县长做起的阵式。薄熙来每周都会向王立军询问薄瓜瓜在美国的安全问题,并且强调他是薄家后代中唯一有点出息的,难道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也猜出了薄书记的心思而指望红三代的薄瓜瓜将来会出马竞选中国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