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
文章来源: zqy682015-04-22 22:56:07

吾生也有涯

有朋友在微信中转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半句格言。比如“父母在,不远游”,  其实还有下半句“游必有方”,为人子还是可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再比如,“相濡以沫,其实不如“相忘于江湖”,夫妻情深固然好,缘分尽了,好合好散也是一种境界。其中最让我有所感的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下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常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励志篇出现在教室和图书馆的墙壁上,勉励学子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在想来,庄子的时代肯定是不学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的,他说的“知”更多的应该是哲学上的认知,是对生命,对人生和对世界的探索。如此说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很容易理解了 :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对人生和对世界的认知)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诠释)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人们总想弄明白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终极真理,这是否就是在用人的有限去追求世界的无限呢?人生是有限的,不同人的又有不同的局限,这也注定了有涯随无涯,殆已!

刚刚看到一篇林语堂评论庄子的文章,他说:

庄子智慧的美在于当他到达道的边缘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及什么时候“停止和休息”。基督教神学家的愚蠢在于不知道何时何地当止,而继续用有限的逻辑把上帝定义成像一个三角形,且为了求本身知识上的满足,而说怎样B A所生,而C又怎样来自B而非直接来自A。庄子说得对:“汝唯不必。” 差不多所有哲学家都对事物有混乱的观念,用灵性的言语来谈论物质的事情,而用物质的语言来谈论灵性的事情。

常看到人们为了信仰问题而争论,读完这一段,更加让我觉得信仰是很个人的东西,是每一个个体的有涯随无涯,都是不全面的,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自己的有限。正因为如此,庄子相信辩论没有多大用处。

其实紧接庄子这两句话后面的那句更经典:“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人不可能掌握无限的知识却自以为是大知者,就真的危险了

 

PS

写此文的时候,打完拼音,电脑居然跳出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句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房”!听着像是啃老一族赖在父母身边的理由以及对父母的殷切期望 :给我买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