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民国梨园美男梅兰芳
文章来源: 吉衣2010-05-11 07:47:40

在电影和电视发明以前,戏台舞台是演绎重现人间悲欢离合,历史传奇的唯一地方罢?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站在台下看样板戏《红灯记》,眼见著李铁梅的眼泪,在激昂的二胡中,沿著涂得红红的脸颊流下来,她的眉毛因为亲人的死去而激愤竖了起来,入了鬓角。。。我的心和著台上的鼓点蓬蓬跳:这悲痛,这痛恨,五岁的我淌著泪捏著小拳头和台上的李铁梅一起发誓:要报仇!要报仇!杀了那些日本人!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舞台的力量。

再后来,是个什么机会忘了,好像是跟著大人看内部电影,看的却是京剧《贵妃醉酒〉,旧旧的片子,一个美丽的贵妇人花枝招展地忧愁郁闷,虽是喝醉了酒摇来晃去的,可身段特别优雅高尚,一点也不失风度。我体会不到她的悲愁,但我深深被她的美丽打动:贵妃头上精致的贴花,颤巍巍的步摇,飘飘的绸缎水袖,还又她那迷离的眼神,欲诉还休的神情。。。这一切都那么自恋而又引人爱恋,大大地震撼了我这个长在大山军营的小女孩:原来女人是可以这么美丽,原来魅力是可以这么妖娆。。。。。。
而最最不可思议的是,电影散了,那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张伯伯告诉我:演贵妃的叫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张伯伯又加了一句:男的。

多年后大学期间我到北京实习,看望退休的张伯伯时提起这件事,感叹:总有男人叫女人绝望!伯伯抚掌大笑。

这个曾教我深深迷恋的贵妃啊


写到这里,不联想到另一个传奇般的演员来:张国荣。如果他没有在2003年愚人节那天从高楼一跃而下,《梅兰芳》电影里梅兰芳这个角色如果由他来诠译,那该多么叫人如痴如醉,欲死欲仙啊!?(注:霸王别姬 (京剧)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首本名剧)
可惜张国荣走了,木头样的黎明真是使尽了力气也装不来梅兰芳,既没有形似,更别提神韵了,唉,电影《梅兰芳》,不提也罢!

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里的扮相,是不是很有梅大师的风韵呀


唉!又扯出个叫女人绝望的男人来,打住!

说了半天梅兰芳的美,别误会梅兰芳只是花瓶美男,要知道,多年以前能被称为大师,是多年真本事真功夫真聪慧的磨炼。搁现在,拍了几部电影加上造点绯闻就自封国际知名明星,这不叫艺术界,叫娱乐界。

看看梅大师的履历:生于梨园世 家--占了先天优势,8岁学戏,9岁拜师学青衣,11岁登台—这可都是童子功啊!。擅长青衣,兼演 刀马旦,练武功、练功,后又学习昆曲—艺多不压身。同时,年轻的梅兰芳是个很会学习的有心人聪敏人,他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时,采众家之长,再经过自己长期的舞台实践,再对京剧旦角的 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加以改进,并创造发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梅派”戏剧艺术风格。

民国美男梅兰芳


中国有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用在梅兰芳身上也是恰如其分,他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引发岛国京剧热。1930年访问美国,获得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国内外,梅兰芳先生都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美男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所以,十几年前去IOWA 美国大农场读书,第一个感恩节被几个来教化我的SISTERS拉到教堂里过,坐在美国中部生长的一群老太太老爷爷中间,说啥呢?一个文雅得体的老太太问:你是日本人吧? 我说:不是,我是中国人。那老太太眼睛亮了问:你一定知道Beijing Opera!这是了不起的中国艺术,我年轻时在纽约看过,真美啊!

梅兰芳的《白蛇传》扮相:美丽白蛇的爱情执着只换来徐仙的背叛!


美男梅兰芳用行动证明艺术之美是无国界的。

然而,美男梅兰芳用行动证明艺术之美是有国界的。

当美男汪精卫主席和日本人左一个声明右一个和谈之际,当美男张学良将军放弃东北三省沉醉夜夜笙歌时,被人称为“只是个戏子”的梨园美男梅兰芳却毅然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出。这个台上演女人的戏子,台下依然是个视死如归的刚骨男儿!梅兰芳,你这一行动足以羞杀多少徒有其表的伪男子:当年的和当今的。

蓄胡明志的民国美男梅大师


我敬重民国美男梅兰芳大师, 因为他的行动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有骨气,人品是做出来的,不是靠脂粉和金钱堆起来的。

这个道理其实用在国家之间,亦然。


吉衣05/12/201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