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白宫组织看电影
文章来源: 股聋2018-04-11 13:34:12

独立调察官穆勒一路穷追着闯总,按一个老电影的情节,如法炮制,“你通鹅没?”“你偷睡没?”反来复去的问,动静越弄越大。周围人怕闯总受激将法 中了套路,于是周末白宫组织看电影 

《几个“好”人》

6 seconds short version below

4 minute version

(setting 中可选中英文字幕)

看完闯总说, “我明白!要是我来演的话可不知比 杰克 尼可森要强多少!”

原话是:

“I get it, I get it! I totally get it!”

"If I were playing, I would get so much better rating than Jack Nicholson!"

“Believe me - it would be so easy!”

(纯属虚构 敬请对号)

以上是故事,打个比方,实质问题八九不离十。有几个评点:

1. 欧美法制社会对法律比我们人治的社会来的看得严肃,很多人观念上是不管是啥,违法一坐实,整个人都坏透了,性质全都变了。在很多普通民众眼里,就是非黑即白, 不合法就完蛋。这点在人治的社会 华人中的看法就会很不同,合理就合法。虽然在律师精英的圈里,大都理解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所以老闯再艺高人胆大也大意不得,目前看还肯听人劝,还能吃饱饭。

2. 穆勒调查一些游戏规则没有事先讲好:比如调查时间多久还是无限期,查找的问题时效 : 总统前?大选前?经商中?还是大学 中学 小学 学龄前? 范围多广 - 现在看从“通娥”查到 比尔的拉链上去了。本来应是秘密调查,不影响现任执政,现在观察者影响到被观察者本身- 变成物理上的测不准原理了。甚至有“钓鱼执法 - 引诱对方上钩”从而作出 “阻碍司法”的嫌疑,有了人工制造违法证据 从无到有的悖论。这种互动式的调查,可能会直接影响历史进程,影响决策人物的判断,后果难以估量。也难怪经常有大人物 政治集团以发动战争来 “人为制造恐怖”“以恐反恐”来合法转移公众注意力的 “纸牌屋”招数了。比如当年比尔就在露温司机调查当中下令用导弹袭击“恐怖”分子营地。这些都是成熟的民主社会中对突发情况不成熟的应对,是要交的新历史敎训的新学费。以多方利益博奕,主流媒体取向,两党政治的当下,目前制订这个规则没有可能,调查变成了“博弈”的一部分。穆勒调查难保公正,未来徒增变数, 与民与国乃至于全世界,都祸福难料。西方的某种职业“敬业”精神,也会陷入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的冏境。这是个如何掌握“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