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民主选举,因洪秀柱的鲜明政见而改变
文章来源: 一来2015-06-19 02:54:07

                       台式民主选举,因洪秀柱的鲜明政见而改变
                                                      文/一来

                                                                  
一,台式民主与美式民主的看点

    民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选择的具有普世价值的运行机制。它首先应该是一种国
家形态,其次是形成不能撼动的民主框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
制、法律机制等。而最重要的是每个选民的选举权,是宪政体制下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剥夺那神圣的一票权。

    纵观世界所有民主国家的体制,可以说,唯有美式民主最成熟,最能焕发活力。各个国家效仿、跟随。而美式民主的体制,之所以无法撼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公民的成熟,即使在短期无政府状态下,美国公民仍然能在体制内无忧无虑地生活。所以,美国人乐于生活在这个体制中,在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安全的、自由快活地度过一生!

    美国人并不担心哪个党派的政治人物当选,因为,不论是希拉里.克林顿当选,还是布什三世的Jeb杰布当选,都不能撼动这个强大的体制而只能服务于体制。
    但这种民主的诟病是合法选举的家族世袭,成为标榜的普世价值背后的金钱、财团、势力的操纵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如此,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接受这种美式民主。
    当然,走向民主体制,应该是人类共同的愿景,这一点勿庸置疑。

    但是,为什么说台式民主呢?
    其一,因为台湾从1949年,国民党力量在与共产党的内战末期逃到台湾以后,尤其退出联合国,在经历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后,台湾的国际地位迄今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不正常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明智的治国理念,不能内外兼治,谁选上也做不好,马英九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二,李登辉作为国民党历史上延续的最后一位总统,后期由他推动走进民主机制,并提出“两国论”,撰稿人就是现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但是实践证明,“两国论”行不通,坚持下去只能束缚了民主的发展;其三,过于依赖美国的庇护,与中国13亿人民对立,最终只能导致民主进程半途而废!因为中国政府现阶段不可能管你台湾怎么民主选举,但你若依赖美国搞独立,那“地动山摇”不是瞎说,最后牺牲的是2300万台湾百姓!哪位领导人为了坚持这样的“民主”拿老百姓的命开玩笑?第四,台湾两大党派互相指责、互相拆台、互相仇视、互相摸黑,更可笑的是在立法院议事大打出手,甚至谩骂,污辱人格。或许在民主进程中,这些诟病不可避免,但观察美国的竞选和议事,这种情形很少见,即使政府关门,在无政府状态下,两党寻求共识的方式也堪称楷模。

二,因洪秀柱的鲜明政见而改变

    台式的民主选举,任何一位参选人都不可能避开两岸“一中”的话题,如果真的能避开这个话题,那蔡英文还有必要美国之旅吗?如果能避开这个话题,台湾和中国大陆肯定要有个共识。假如按民进党的主张坚持一边一国,或走向独立,那局面就不是洪秀柱提出的“主权宣示重叠、宪政治权分立”的分治状态,而转为“内战”了,一旦内战爆发,遭殃的是老百姓!真打起来了,美国也管不了!需要指出的是,内战的结果是一个政府消灭另一个政府,就目前台湾和中国大陆比较,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话说是“鸡蛋碰石头”,那中华民国没了,你还选总统?
    所以,两岸关系是不可能回避的话题。
    那么蔡英文提出的两岸说“就是两岸关系必须维持和平和稳定。”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否能让台湾的老百姓信服?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蔡英文的言论:

    1,蔡英文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以《台湾面对未来——打造台湾新价值》为题发表演说中表示,台湾在面对各种岛内外挑战时的因应挑战方式,实际上也是在打造亚洲新价值典范的过程。她认为,这新价值的主要内涵,包括了“参与式民主、公平分配与社会正义、以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以及积极和平的外交作为”。对于众所注目的两岸关系,她承诺,在当选台湾总统之后,将在台湾现行“宪政”体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以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
    承认台湾的宪政体制。

    2,前两天有人说,我就不点名是谁啦!我不应该来美国考试,应该要通过13亿中国人的考试。本来觉得没有必要回应他,但还是藉此讲两件事。首先,她不是来美国考试的,这次来美国,要传递两个讯息:一个是台湾人永远坚持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我们对于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有责任、也有决心。其次,在政治上,什么才是真正的考试?民主制度就是最好的考试。你有没有回应人民需求?有没有能力带领“国家”迎向时代的挑战?由人民来做判断,这是最好的考试。她强调,她不需要到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国家考试,“如果要考试,那台湾人民是我唯一的主考官,我只需要对2300万台湾人民交代我的答案,我只须要对他们交待”。
    这里的他国,自然是暗指中国。

    3,蔡英文提到,两岸之间应该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她将在这个坚实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她说,将推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为两岸持续交流协商建立周全规范。
    但没有具体内容,只是模糊的概念。

    4,蔡英文说:“九二共识”不是我的。不清楚他(国民党)讲了什么话,不知道讲的内容是什么,等我去了解了再来回答。但她又曾说过,“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共识,而不是台湾人的共识。
    否认九二共识,坚持一边一国。

    5,蔡英文还曾说中华民国是流亡政府,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和正常国家决议文是要根本变更、推翻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
    承认宪政体制,又说是流亡政府。但要实现民进党纲目标,只有执政才能做到。

    6,蔡英文表示:“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做为台湾对话的基础”,要珍惜20多年来的交流协商成果,意思当然是包括民进党陈水扁执政8年在内。
    和谁对话,不言而喻。

    等等......
    可以看出,蔡英文的治国理念不清不明,左右变换,一直受台独决议文的束缚。

    蔡英文说,既然洪秀柱在民调中得到支持,希望洪秀柱对公民权下修到18岁这件事,可以大家一起在立法院会期最后这几天让它过关。这个议题在这个时候说,难免有拉选票之嫌。

    记得台湾的“太阳花学运”,当时的台湾“立法院”现场,抗议群众和学生几乎人手都拿着一朵太阳花,抗议服贸。洪秀柱曾批评那些参与反服贸的年轻人,说只知“反马英九”、“反共产党”,而对于服贸究竟是什么、有何意义,却可能完全不清楚。
    但蔡英文怎么看这件事,透过电视镜头,大家都不会忘记学生占领和瘫痪立法院时,蔡英文前去,站在一个角落挥手表示慰问和支持。政治人物阴森森的笑脸让人至今难忘。可事实证明,太阳花学运搞的过火了。现在这些年轻人回头一看,会有被利用的感觉。如果现在投票,年轻人那一票会投给蔡英文吗?不一定!

    综上所述,蔡英文心中的台海两岸现状究竟是“两国论”,“一中一台论”、“中华民国=台湾=主权国家”,还是国民党认定的现状,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统不独不武”,甚至大陆方面所表明的“大陆和台湾尚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呢?

    可以肯定,蔡英文贯用这种模煳的语言游戏,一味逃避敏锐话题,纯粹是为了选举,是为了赢得“政权”再说,至于说是不是一定要走什么路线,给台湾人民带来哪些福祉和经济实惠,其实都不是很重要。
    作为政治人物,涉及到无法回避的两岸现状,这样躲躲闪闪变来变去,实在不可取。

    再看洪秀柱的治国理念:在台海现状的问题上,洪秀柱清楚说明,主权宣示重叠、宪政治权分立,才是两岸目前的真实法理现状。两岸是整个中国内部的两个宪政政府,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也非任一方的内政事务。关于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以及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关连与愿景上,她倡议以“整个中国”来补强“一个中国”,并在,恪遵宪法、平等尊严、整体推动、确保和平、民意为本的五原则下,签署两岸和平协定。   洪秀柱认为台湾应该发挥民主的优势,但又要避免民粹的内耗。她在国民党中常会的演说《道路》中说:台湾民主化的过程,逐渐把我们的民主价值变成了与大陆十三亿人民对抗的工具,而不再是我们争取十三亿民心的凭藉;当民主变成民粹斗争的工具,可以瘫痪应有的民主程序时,国民党可曾坚定地对抗这股逆流?

  洪秀柱说:当台独的声音假民主之名而泛滥时,国民党对抗的论述与政策是不是总显得虚弱无力呢?一顶“卖台”的帽子,彷彿轻易地就把国民党和现任总统马英九压垮了。她认为在民进党不断制造麻烦,拆毁和平基础时,“是不是因为忧谗畏讥,就自我设限,不敢将两岸稳定的道路往前再推得更宽广?”

  洪秀柱敢于公开地、大声地,说出自己相信的治国理念,而不是靠玩“政治厚黑学”的所谓国民党天王,扭扭捏捏,怕选输,怕失去2020年选举机会而欲说还休地,让选民陷入云里雾里。

    更让人赞赏的是,洪秀柱明确表明不需要和总统马英九切割,暂不需要去美国勾通访问。让人看到一位正直敢担当的政治人物形象。
   都说马英九无能,其实马英九对台湾所做出的贡献将名垂史册!
    如果不信,假若蔡英文当选,恐怕蔡英文做的不一定比马英九好!
    笔者相信,逐渐走向成熟的台湾选民,肯定有自己正确的选择!

    民主是台湾最珍贵的资产,不论是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还是侨居海外的中国华人,都认可台湾的软实力和民主进程中正面的理念。如果台湾总统参选人能放开格局,坦诚面对现状,不但能吸引民心,更让中国大陆政府乐见其成果。因为“争取13亿民心”应该是台湾百姓的民心所向,而不是走向对抗。

    民主不应该把同胞当敌人,体制不同,那是历史的遗留,当民主这一普世价值更加成熟和完善时,一切不适合改革和发展的体制都会改变!
    相信洪秀柱的坚定信念,能够带领低迷的国民党找回党魂,扭转千坤,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20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