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供销社又要恢复青春了, 对它有种美好的回忆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21-07-01 13:42:33

在乡下大有作为的时候, 也不知道供销社的计划经济运作方式, 更不知道它的伟大意义, 对俺们还说, 就是去买必要的东西的地方。

如果在公社的所在地那个镇上, 供销社就会有几个门市部,一般分为百货, 五(金)交(交什么还真忘了)化(化工产品), 畜牧土产(这主要是收购的)等等, 占了一条街的一半, 知青们可以从东看到西,然后由西朝东逛回来, 每个柜台前站站, 满足一下”逛街“的欲望。

有人说, 那时到供销社买什么要票买什么要票, 我的各人经历: 未必!

肯定要票的是什么? 布等纺织品, 但到公社以及一下的供销社,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不凭票的! 那岂不是随便买了吗? 那不就是没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了!

NO! 不凭票不是随便买啊, 大佬,要知道一个这种供销社面对的大多数我们最好最好的老师”贫下中农“,一个公社多少大队? 多少生产队? 多少社员? 他(她)除了有资格发发布票外, 还会有什么票呢?

我大致记得河南的一个公社镇上的供销社,一年恐怕就能分配到不过超过十辆自行车, 还得这个供销社的主任和县供销社关系非常好,而这就算有本事的,但是, 注意这个“但是”, 别以为这十辆自行车真的能都到这个供销社出售的, 大约会有两到三俩, 是县里带着买主来的, 也就是这两三辆自行车, 在县城就已经有主了,指标下到基层供销社, 过两天就会有人拿着条来付钱, 然后把车子骑回县城去。

剩下的就算八辆, 镇(公社)里有头有脸有板有眼的人,大家协商轮流, 反正这些人只有早一年晚一年, 没有买不到的。

那么平头老百姓就一定买不到了吗? 不是, 靠什么, 托人呀!人托人再转托人, 总能找到路子的,只是托人是要欠人情的,虽然车子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但人情账还起来有时也蛮够呛, 除非你手上有别人要求你的东西, 比如粮管所的人,有办法帮你换全国粮票, 指不定什么时候供销社的人就要求你。

我又一次与一哥儿们去商丘地区宁陵县一个镇办事, 等车时无聊了, 就走进一个很小的供销社买盒烟, 居然发现有全钢上海牌手表在卖,这哥儿们正好想买表(大概是作为聘礼的), 掏钱就买了, 他说虽然不知道这表在这儿放了多久, 买了之后你(指我)什么时候回上海带去洗洗,啥事也没有了。

我还在一个小供销社买过一条军用毛毯, 据说是援越物资, 1975年南越全境解放, 中越关系暗中冷淡了, 再说战争结束了, 这些东西也就在国内投放了市场, 记不住价格了, 但很便宜,不过对贫下中农还是太贵。 

13张老供销社照片,你还记得当年拿着票排着队的样子吗?_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