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十年代初中期就算房价再便宜, 买的人也极少?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21-05-29 13:10:05

注意, 是八十年代初中期, 底下那位说在县城花12万,不会是八十年代初中期。

比如说北京一个四合院一万块, 假定是1985年, 以此为例。

那时的工人工资多少? 老的技术工人从1956年后基本没加过, 大约一百元上下或出头一点, 中年工人五六十,青年工人四十来块, 除去开销, 要攒一万需时多少年? 买房就免谈了, 等着分房吧。

那么, 既然又可能分房, 按规定是一定会分到的, 只是时间早晚房子好坏等等, 那么干嘛不吃不喝去存钱买房呢? 再说拼命也攒不起那么多的钱啊!

有没有人买得起呢?

有!

除了高干高知外,买得起的就是那些落实政策的人了, 什么叫落实政策? 恐怕现在争来争去的人中, 有人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 简单做个“知识普及”, 就是说, 以前不按法律和政策, 没有任何道理地把你家的钱(包括房子)给拿走了, 现在按法律和政策还给你。

这类人, 心有余悸不奇怪吧, 前有车后有辙, 指不定哪天法律政策又不管用了, 俺花钱买个四合院, 您老一高兴, 又没收了, 俺家岂不是白花了那个钱? 还得等下一次落实政策(假定还会落实), 有俩钱还不如吃掉踏实。

剩下的能有这个能力买个四合院的, 也大概就是高干高知了, 问题又来了, 国家有规定和政策呀, 这“二”高们的住房, 统配由国家解决, 而且一定比马路上的阿狗阿猫还大还好,尤其是高干, 您见过哪个副部长那时发了疯自己去买个四合院?

结果就成了, 买得起的人不会买, 缺房的人绝大多数连想都不会想去花一万块买个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