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特供, 证实宜城兄的说法, 随便说为什么学理工比学文史强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15-12-20 12:09:51

文化俱乐部, 就在上海长乐路和茂名路交界口, 锦江饭店对面, 解放前的法国总会, 不过, 纠正一点, 不是一二级才可以去, 四级即可。

里面还有个温水游泳池。

解放后, 国家大搞经济建设, 各地轰轰烈烈地建工厂, 所以理工知识分子很受待见, 特别是学工科的, 偏偏解放前的大学里工科类还真的不是很多, 政府感到人才急缺,所以, 但凡在别的行业工作的原学工科的, 有个归队的说法, 这些人往往受到了重用, 在各个工厂工地研究所设计院负着责, 兴高采烈地干着自己的专业, 注意这点“干着自己的专业”, 对学工科的人来说, 还有什么比能从事自己的专业更能令人欢欣的? 共产党又给这些人不错的待遇, 所以几次运动中, 工程技术人员胡说的就不会太多, 并且, 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很多领导也是门儿清, 即便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瞎说几句, 不必理他们, 他们说完也就算了,自己还是会高高兴兴地回过头认认真真地干自己的专业活,这是他们的命根子啊。

而学文史的就不一样了, 像老毛康生之类的人, 也算是文史大家了, 不会对学文史的想对学理工的感到那么神秘, 再说, 文史与那时的工业化运动的关系确实也少些, 打个比方, 北京钢铁设计院给多少工程师他也不嫌多, 冶金矿山通风排气, 机械电机土木等等等等, 多多益善啊, 而整个设计院, 学中文的大约一两个就够了。

这么一来, 学文史的不满情绪一定比学理工的多了嘛, 碰上机会说几句气话也是可能的, 说多了被打成右派的几率就大些了, 到了三年灾荒时, 去文化俱乐部吃饭的机会就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