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外嫁指南》之后(1 )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11-01-25 10:30:44


一 逼上梁山

《外嫁指南》终于在我崩溃之前杀青。这要倒退个二十年,就是深夜里我搁下笔推开窗深深深深地来个深呼吸,感叹生活多美好,空气多新鲜,肩上多轻松。

可是现在是电子时代,我是敲完最后一个字长舒一口气,在被窝里祈祷网络不要出问题,能让我把最后一章贴上网。

要说清楚为什么这部小说写得我快崩溃了,那得从头说起。

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去年夏天在国内天南海北地腐败的时候,随口跟朋友说了一点想法,被朋友紧追着不放,一直在逼着问:“你什么时候写?”

在国内的时候我说:“回加拿大吧,一回去就开始写。”

回到卡尔加里,忙着搬家等一系列的事,而后家里又出了点事,只要跟朋友一通电话或者在网上碰到,就问我:“什么时候写?”

我总不能说,等我回到中国再动笔吧?于是硬着头皮开始写了。一天半章,一千五百多字,还不算什么负担,写了也就写了。

二 漫画式夸张喜剧

在写这部戏之前,陪着小蜜看了一部台湾喜剧《海派甜心》。说实话,这部戏写得很没营养,一看就不是真事,但是小蜜爱看,乐的时候乐死,哭的时候哭死。看完了这部剧,我基本上就下决心把《外嫁指南》定位在这样的方向上,笑的时候把大家笑死,煽情的时候把大家的眼泪都煽出来。

也就是说,《外嫁指南》是一部漫画式夸张搞笑的喜剧。里面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写实的,有一部分,应该说大部分都是夸大的,集中的,幽默式的描写。

打个比方,我这里贴出一张漫画,大家一看,哦,这不是陈佩斯嘛!没有人会说不像,但是也没有人会相信陈佩斯长成这个样子,头比肩膀还宽。真人长成这样那是残废。人类只有在婴儿时期才会有如此比例的头身比。

所以我的很多用词,故意用很多夸张的贬义词来形容里面的正面人物,用成语不加标点的罗列来表达一种喜剧的效果,跟我以往的正剧比,显得文风突变。

这部小说里,几乎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正面的,除了开篇的几个相亲男以及李小曼移师北京后再次遇到的初恋林威。

包括小警察周捷伦都不算反派人物。他基本上是个温和的好人,只是在生活的压力下,跟大部分小男人一样,缺乏担当和勇气。

只有林威,是个玩弄感情的不折不扣的感情骗子,具有十足欺骗性的骗子。

所以有人说我故意丑化麦奇文,这简直是六月飞雪,绝世沉冤。

确实有些人说过不喜欢麦奇文,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个人物不可信——哪有那么八婆的董事长啊?其实董事长也是人,是人都有七情六欲,跟普通人并无太大的不同。不同的事他们这些富人钱多,自由度大能量大。

再往后写,有读者纷纷表态,很喜欢麦奇文这个人,为人热心肠,侠义,也很有生活智慧,虽然有点八——可是如不八,她也就没了热心肠不是?

难道我吃饱了撑的,把一个人往死里贬之后,就是为了让大家喜欢这个角色?

那我真的是写字的功力太差, PHD ( Permanently Head Damaged )了我。

一个角色塑造出来,作者是没有办法控制读者对角色的评价的。是人都有弱点,李小曼不用说,弱点一大堆,如果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汽车见了也爆胎的白雪公主式的女孩,说实话也不会剩下了;陈明快为人够爽快了,做事干脆利索,她也有弱点,就是碰到自己的感情问题,也拿不起放不下刀子钝得磨不快;麦奇文当然也有弱点,否则她是女超人啊,见谁都能摆平?

《悲情姐弟恋:孽情》里面的梁浩然,够好的了吧?可他是个心灵受过创伤,性格很孤僻,脾气很暴躁的愣头青;《全职太太》里的陆风荷,有人都说这是女人的典范了,不照样有读者说她做得不够完美?更有甚者,一个朋友最近应我的要求重读了一遍之后跟我说,这个女人还是很“作”的嘛!并且按照她任性的个性,给我提供了一个符合她性格特征的改编方案。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蜜瓜笔下的人物,人人都是有缝的蛋,没缝的蛋只有上帝一个,不可复制。

三 原型以及小说里的人物

我的每一部小说里的某些人物,都是在现实中有个很模糊的原型的。说他们是模糊的原型,是因为小说是个虚构的故事,我不可能用报告文学的写实方式来塑造人物,如果那样写,我保准你要读得昏昏欲睡。何谓小说?就是把现实生活中所有发生过的没发生过的事都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这就是戏剧冲突。

否则生活中哪里会有一个人那么幸运,幸运到什么好事儿都掉在 TA 头上?又哪会有那么倒霉,所有的猥琐男都让她碰上?

说一说陈明快吧。

这个原型从《全职太太》起一直跟读我的小说,到《孽情》很熟了。在我构思《外嫁指南》的时候,我给她去了一封短信,说,要征得你的同意,借用你的光辉事迹,同意否?

人家那一阵忙,当天没看到,隔了几天才给我回复——咱俩谁跟谁啊,你尽管用吧。

我这么好心地提醒她——你千万别让你老公看这篇小说啊。

她没明白怎么回事,还是回答——他没这个美国时间。他读小说都是被我逼的,我不逼,他不会读。

于是我放心大胆地写了。人家忙完了工作家务孩子,习惯性地上网看我的博客,当即震惊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急急地跑来问我——你怎么知道我的故事?

这下轮到我震惊了——俺,俺可是拿到你的授权的!

陈明快说——可是,我什么时候跟你讲过这么多?

我说,你去查查那啥啥故事下的啥啥贴,不是你讲的吗?

这位美眉考古完了回来说,天哪,我那个时候肯定是吃错药了。

我一颗心放回肚子里去。

当然小说里的陈明快跟生活里的陈明快并不完全重合。我当然加入了自己的合理想象,甚至移花接木,把网上看来的一些故事也安插在她的头上。最搞笑的是后来,她对于我对钟兆辛的某些安排极不满意,都急了,生气,要命的不是生我的气,是生钟兆辛的气,完全忘记我交待她的——不要让你老公读这篇小说。她拿里面的情节跟钟兆辛讨论,我估计那个时刻,钟兆辛的头肯定一个有两个那么大。

把蜜瓜虚构的故事硬往他头上按,让他表态,换我我也头大。

我那天关了电脑躺进在被窝里还在笑,肚子差点笑抽了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