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阮氏三兄弟说到生存与资源冲突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10-12-14 12:15:38


前一阵看到有人在讨论唐氏儿筛选的问题。关于生育,我一向是主张人要顺从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该生孩子的时候要生孩子,过了生育年龄最好还是不要再去挑战自然(这个自然包括自己的身体极限)。如果非要生的话做好保健工作,包括对于产妇本人的和孩子的,要准备承受一切突发的可能的打击和灾难。

人类对于跟自然的关系,从蒙昧时代的无知演变成的敬畏到一度的有知而产生的狂妄,企图“人定胜天”,到今天的返璞归真,提倡人与自认的和谐共处,这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

如果你去了解各民族的发展史,就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这些国家的最初的原始宗教都来源于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在人类的幼婴阶段,自然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战胜的。那个时代的人类生产力低下,自觉非常渺小,要团结起来才能在天地间生存,是为氏族。人类对于雷电,万物的生长没有解释,只好认为这些东西都被某种神秘的力量主宰着,花有花神,雷有雷神,智慧还有智慧女神。中国有玉皇大帝太白金星王母织女,希腊罗马有宙斯众神等等,这都是最初的神话发展出来的原始宗教多神论。

基督教是由犹太教发展来的,是一脉相承的独特的一神论,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很独特。但是现代有种说法,说古犹太人也是多神论,但是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而唯一的保护神,耶和华是摩西家族的保护神,在摩西家族统一犹太部落的过程中,耶和华变成了犹太人唯一的大能的神。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能确定,但是可以肯定一神论不是原始宗教,它基本上是一种某个人“冥想”出来的宗教。犹太教不是最早的,拜火教比它更早,但是拜火教是二元论宗教,即神分两种,一种是代表“善”的光明神,一种是代表“恶”的黑暗神,光明神的随从是天使,黑暗神的随从是魔鬼。光明最终要战胜黑暗。

原始的宗教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原始敬畏;人创的宗教其实是人类对于自然在敬畏中的一种哲学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导致了宗教的哲学化,之后就是工具化,成为人们自己寻求寄托的一种工具,或者变成统治者对于人民实行统治的精神鸦片。

比如佛教,它提倡的是牺牲,自我修炼自我完善,不反抗,顺从,以身饲虎拯救生命;比如伊斯兰教,是默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利器,很长一段时间它将中东变成一个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宗教的政教合一的庞大的帝国。

当你站在一个高度俯瞰人类发展史,你会发现,人类的发展就是在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生产力不断进步,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人口的增长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充满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种矛盾靠什么解决?两种——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自然选择就是疾病、饥荒。

人工选择就是战争。

古代的时候人类没有普及避孕手段,生育率是极高的。《水浒》之中的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那么中间的老大、小三小四小六跑到哪里去了?当然是生下来没养活,病死了或者饿死了呗!而剩下的这三个,还面临生存危机,只好揭旗造反。

生育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维持在低水平,跟生产力的发展基本相符,这就是自然选择。

等到人口增长率发展到生产力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有战争的爆发,这就是人工选择。

比如中世纪欧洲流行的大规模的黑死病(鼠疫),其爆发之前的经济背景就是大贵族的土地兼并导致了农民进城谋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卫生条件跟不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城市的空前繁华,人口密度大而生存空间小,对于卫生知识的短缺,造成了流行病来势不可挡,欧洲各大城市几乎成为空城,很多贵族家庭全家死光没有继承人,土地变成无主荒地,于是很多幸存下来的劳动力价格猛涨,收入增加,这些增加收入的农民以便宜的价格购买了贵族留下的土地,成为新贵族,完成了一次土地资源的再分配。

自然以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为代价完成了一次自然选择,重新进行资源分配。

比如北宋以来跟辽金西夏等的常年不断的战争,你以为那是小孩子吃饱了撑的没事过家家?说到底不过是游牧的少数民族在遇到水草不丰的年代,或者是人口增长而牛羊不够的时候,到富裕的南方来抢口粮。

什么正义邪恶都是扯淡,吃饱肚子不饿死人才是真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所有生物的自然属性。

去读读史书,每一次人类史大规模的战争都带着争夺自然资源的沉重的背景,不管历史把它描绘的多么正义或者多么邪恶。正义或者邪恶都只是借口,生存与资源的矛盾才是真正的理由!

产业革命以后,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科技进步神速,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人口激增,而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放任人口激增,总有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或者再导致大规模的战争作为人工选择的资源重新分配,势必造成人间悲剧。

与其这样,不如从源头控制人口出生率,将人工选择放在河流的源头,这是降低人类痛苦的方式之一。

于是有了人口控制理论和人口控制的理念。

让成千上万的成年人死去更人道还是不让一个多余的人口出生更人道?

答案很明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