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 看看自己有没有“强迫症”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10-05-14 08:16:20


举两个例子。

故事一,是在论坛里看到的。令我奇怪的不是故事本身,故事本身没准是个坑。令我奇怪的是某些人对故事里女主的态度。

故事里,女主跟老公离了婚,抑或是老公跟女主离了婚,谁先提出的不可考,据说这老公把财产全部都给了女主,全部资产约有一百二、三十万美元(包括国内的房子,美国的房子),自己带着六岁的女儿在美国,女主在美国是家庭妇女,离婚后回中国去了,没要男人的赡养费。

讲故事的人说羡慕女主,说她家里条件好,不用工作,回国也过着悠闲的日子。

接着有不少女人出来说,鄙视这个女人,不劳而获,是个寄生虫。接着发表了一连串的劳动光荣,为自己能为社会做贡献感到自豪。

我觉得,为自己能为社会作贡献感到自豪可以,鄙视别人大可不必。

人家那个 MM ,自己家里条件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一没偷二没抢三没坑蒙拐骗,并没有危害别人妨害别人祸害别人,为什么要鄙视人家?什么叫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就要为老板打工,按月出粮?人家 MM 是独生女,如果她的父母请保姆照顾也要花钱,那么她回家照顾父母,算不算为社会做贡献?别人的生活你不了解,如果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还以为只有打工或者做生意赚钱才算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就太幼稚了。这世界上人的活法有千万种,只要人家的活法没有危害社会没有危害你,那么你鄙视人家只能说明你浅薄。

有人生而富贵,投胎是命,投胎在富贵人家没有错。前一阵有老留学生骂小留学生,瞧不起他们拿父母的钱出来留学,花钱如流水——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老留觉得自己当年苦,这些孩子就必须跟他们一样苦,自己在中餐馆打过工,这些孩子们也必须在中餐馆打工。为什么他们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这么多小留学生出国可以安心学习,不为生计操心,这是中国日渐富裕,日渐强大的表现?说人家啃老,你也是中国人,你在中国上大学的时候打过工吗?

自己怎样地辛苦,别人也要怎样地辛苦,如果你不辛苦我就要鄙视你,这是一种“强迫症”的心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志强加给别人。

故事二,是关于《非典爱情》里的凤凰男张允鑫同学家里人的。张允鑫在现实里是有原型的,他的光辉事迹可歌可泣,我只写了约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写不胜写,被选择性筛除了。现实生活中,张允鑫有两个哥哥,而不是小说里的一个哥哥。他的二哥是个农民,在村里当会计,不喜欢干农活,在村人的眼里属于吊儿郎当不干活的形象。

做父母的和亲戚们都抱怨张二哥啃老,懒惰。

二嫂是个传统的女性,勤劳刻苦,但是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又辛苦,她因为另外两个妯娌都不种田就她在家里做农民也很不开心,所以在一次春节过后,跟着自己娘家姐姐姐夫到上海松江寻找机会。

一开始去她卖鱼圆,往火锅店里送。因为她做的鱼圆是纯鱼肉的,没有淀粉,味道特别好,所以生意不错。后来姐姐帮她在工厂里找到一份工,她白天在厂里打工,晚上做鱼圆,立马赚到现金,她说从来没看到这么多钱,很满足,所以乐不思蜀,根本不想回老家了。

张二哥叫了几次老婆回家老婆都不回,只好自己也去松江跟老婆一起奋斗。

家里的父母强烈反对儿子的举动,说这样田就没人种了。外面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等等等等。

张允鑫把这事儿跟苏梦醒讲。他们那个时候还在国内。张允鑫的意思跟父母一样(在这一方面,张是相当短视的,有些见识跟文化不高的父母差不多)。

苏梦醒坚决支持张二哥跟二嫂出来闯。她这么说:“你二哥待在家里,你们说他啃老,现在他要出来闯,你们为什么反对?他不爱种田,回家又要啃老,你们究竟想让他怎么样?他种田不行,也许别的方面行,为什么不让他试试呢?大不了失败了回家再种田,能有什么损失呢?他闯不出名堂,是他的事,你们不让他闯,他在家里受穷却要怪你们不给他机会。”

张允鑫一想也是,把这个意见转达给父母。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最近几年,张二哥和二嫂在松江用一百万现金买了一套公寓房,公婆从一开始对她有意见,认为是因为她儿子才不肯回家,到现在无话可说了。

这个故事里的张氏父母的问题在于——儿子在家,他们抱怨他啃老;儿子出去闯他们又坚决不同意,有意见,那么他们的意向很明显,儿子在家向他们一样勤勤肯肯地土里刨食,他们就不会说什么了。

这就是“强迫症”的症状——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认为只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是最好的,对社会最有意义的。

他们忘了这么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