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在加国管窥中西教育(组图)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09-11-11 08:25:47



蜜瓜按:本文也是为国内专栏《东张西望》所做

这个题目有点大。笔者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亲身经历了中国的中小学以及大学教育,也直接或者间接地经历了加拿大的小学中学高等教育,谈一点切身感受还是有资格的。

笔者出国的时候,女儿在国内念完了小学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对于小学生涯的艰苦性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女儿那个时候早上七点一刻要到学校报到,六点钟就要起床穿衣吃饭,由家长送到学校。下午四点半接回家,放下书包做作业,吃饭,再接着做作业。一开始需要适应,很多功课不能理解,还要父母在旁边陪读讲解,慢腾腾做完,听完(英语作业需要听磁带),已是过了晚上九点将近十点。每天早上都是我死拉活拖地把她从床上揪起来。九月还算好,进入冬天,天寒地冻顶着晨霭去上学,怎一个苦字了得!

作业永远都是抄写,做习题,日复一日,单调地重复。

上海已经在小班化,一个班大约二十几个人,一排排课桌摆放整齐,小朋友排排坐,手放在背后,一座就是四十分钟。

下半学期,女儿跟着我到了加拿大,落地第二天,他父亲带着我们去教育局办理入学手续,再到住处所属的学校报到。

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女儿看着墙上五彩缤纷的儿童画,悄悄地拉着我的衣襟说:“妈妈,我上小学了,不是幼儿园。”

在她眼里,这个学校装点得跟幼儿园有些类似。

女儿不仅没上幼儿园,反而直接去了二年级。因为在中国,儿童的入学年龄以 8 月 31 日 /9 月 1 日 划分,而在加拿大,是从 1 月 1 日起 到 12 月 31 日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全部去一个年级,这样女儿这样的小生日占了便宜,自动跳了一级。

刚从中国到加拿大,女儿几乎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学校安排她上午跟在班级里正常上课,下午由 ESL 英语班的老师到教室接她去念专门为这种母语非英语的移民学生准备的英语课。在班级里,老师还指定了一个中国女孩作为帮助她的学生,帮她克服语言障碍带来的学习和活动困难。

这个女孩是个福建人,只能说一点很生硬的普通话。

我们带着女儿去班级里见老师的时候真是大开眼界。只见教室被老师用书柜和小家具隔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里放着若干的小圆桌,围着桌子有几把小椅子;另一个区域用书架围成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空间,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图书,地上铺着彩色的泡沫板,学生或坐或趴地自己找书看。

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老师一边跟我们谈话,一边恩威并用地维持秩序。从谈话中我们得知,除了音乐美术等特殊科目,这个老师教负责这个班的所有教学——语文,数学,常识,手工等等。

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我和先生面面相觑,大跌眼镜。

老师拿一本数学习题书给我们说:“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数学很好,你们的孩子也许不需要练习数学。但是我建议你们还是把这本书带回去给她做,不是为了练习数学,而是为了给她熟悉这边的一些英语术语。”

这本书被我们带回去,我跟女儿一起啃,通常我读懂了,给女儿讲解,看她做作业——这几乎是我女儿的唯一的家庭作业。问女儿,女儿双手一摊,欢呼雀跃:“ No homework !加拿大太好了, no homework !我们每天就是 play play play !”

以前没出过的时候,常常听到国内人关于中西方教育的议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西方的高等教育先进,两者结合是最好的,等自己带孩子在加拿大生活,才发现这种说法纯粹是中国人不了解西方教育体制的误解。

西方的基础教育,跟他们的高等教育一样,一脉相承,意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重复做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在学校里穷极所有时间,学到的只能是一点原理,海洋里的几滴海水,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的能力,接收知识的能力。

就我女儿的学习经历来看,西方的教育,压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大的。一二年级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有的话也很少,大部分在课堂上已经做完。到了三年级,老师开始布置家庭作业,有很多的项目还是 Research ,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型的课题,更有很多 Project (项目)是 Group work (小组作业),通常几个人在一个小组,分到一个课题,组员们自发地分配任务,你完成什么项目,我完成什么项目,最后合成一个 Story Board ,或者 Research Paper (研究论文),最后的成绩,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拿到的分数都是一样的。

这里解释一下, Story Board 字面上翻译叫做故事板,一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主题板,类似国内的黑板报,只不过比较轻便,容易搬动,可能是泡沫的,也可能是纸板,文具店有卖。学生们选取一个课题,比如“纺织品”,一些人找图片,一些人整理文字,最后都贴在板上,说明纺织品的种类,制造方式,原产地等图文说明。

不要轻视国外的基础教育。女儿小学三年级要写的 Research Paper ,格式跟大学里的硕士博士写的研究论文一模一样,三段论——提出论点,给出论据,得出结论。她拿到题目,要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资料,在论文里引用别人的文章要加注,著名出自某某的什么著作的第几页。如果引用互联网的信息,要给出链接地址。她跟我说:“妈妈,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你就是剽窃。”

所不同的是,硕士博士的论文长,她的论文短。

有些作业,还要求做 Presentation ,也即演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站在讲台上把你的作业内容当众展示出来,这个时候口才,表现,衣着都会被综合计分。

这种大型的作业,通常占分数很多,有的占学期总分的 25% 左右。有人说西方的老师抓得不紧,不做作业老师也不会管,其实是误解——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作业都被计入学期总分,不交作业就会失去一次分数。不过这样的教育体制在任何时候不会一考定局,你总有很多次追上去的机会,这次不行下次好好做,最终你为自己的成绩负责。

我第一次看她写那样的论文,惊讶得差点晕过去。因为我也在加拿大的 College 读过书,我所有做过的作业形式,我女儿在小学里都做过。现在她上初中,已经要自主选课,学校里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要求,什么都要她自己做决定,我们做家长的不可能替她拿主意。她回来会跟我们交流,选了哪些课,为什么选这些课,喜欢还是觉得容易过。

在国内的时候,还有一种论调说西方的数学学得浅,西方人数学没有中国人好,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如果说中国人算术比西方人好,那我同意。毕竟汉语的单音节词汇特征让九九表容易背诵及普及。但是要论及数学,西方的学校教得一点也不浅,应用题更加实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跟中国的教育不同的是,他们教原理,不搞题海战术,如果学生自己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题做,往这方面发展。

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为一个朋友的女儿办过这边的公立高中留学。她的经历基本上跟我女儿差不多,也是一边跟班学习,一边到 ESL 英语班学语言。她上高中,跟我们上大学的感觉差不多。他们有一个班,这个班有个固定的教室,但是学生要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时间表,在不同的教室穿梭,只有开会的时候才会回到自己的固定教室。他们是学分制,要修足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十二年级毕业,数学也学到微积分。她当时听课听不懂,还回来请教我先生这个理工生。

要毕业申请大学,仅修购学分还不够,还要在社区机构服务,做 Volunteer (志愿者)达到一定小时才行。

总的来说,西方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一个体制,一脉相承。西方的大学容易进,但是四年的本科读出来很难,因为每一次小作业大作业都计入总分,大量的阅读,小测验, Group Project , Presentation 会搞得不熟悉这个教育体制的人疲于奔命,连本国学生都有中途放弃的,别说用非母语的英语读书的国际学生,要像在国内大学里那样平时混混,考试前总突击是根本不可能的。

西方的大学里没有辅导员和班主任,但是有专门的机构帮助提出要求帮助的学生,从生活到学业到就业指导。基本上学生要为自己的所有所作所为,包括学习成绩负责。一门课过不了要花钱重修,绝无任何通融的可能。

但是这种教育制度确实非常锻炼人,特别是关于能力的锻炼。如果要我对中西方的教育总体做个评估,我觉得还是西方的教育更加先进一些。

***************************

附一些西方留学小知识:

进入大学,语言也有要求。英语非母语的学生申请大学前要在加拿大有三年的学习经验可以免考托福。不足三年要考,不同的大学对于托福成绩有不同的要求。

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对国际学生的学费都一样,大约 $11 , 000 加币一年,包括学生的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生活费差不多也要这个数。不满十八岁的小留学生要在就学所在地有永久居民或者公民做监护人。

西方的 College 和 University ,从八、九千加币到一万五加币不等,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而不同,基本上是本地学生的 2.5 倍。所以各大学和学院都很欢迎国际学生,以致在温哥华等华人集中,有为了孩子上学才移民的地方,有居民或者公民身份的本地人申请大学难度反而加大。我朋友的孩子当年在多伦多申请多大,交了半年的国际学生学费,半年后他们家的移民申请被批下来,才转为本地学生,按照本地人的学费标准交费。

据说这样更容易些。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从轻轨站出来通往卡尔加里大学处


卡尔加里某教学楼一角 学生在休息午餐,享受阳光


SAIT —— Southern Albert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AIT 的食堂。里面的经营单位都是外面的快餐馆,学生可以买饭,也可以自带饭菜,食堂提供微波炉。



 

ACAD —— Alberta College of Art & Design ,就在轻轨站对面。




私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 Calgary French & International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