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的公正评价将在何时?
文章来源: 玄野2015-02-19 09:57:24
赵紫阳的公正评价将在何时?
玄野

赵紫阳对中国未来的主要贡献有两个,第一是倡导民主自由思想,第二是良知底线。当代海外人士和欧美政坛对赵紫阳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第一点,而这也是中共比较忌惮的一点。实际上,赵紫阳对中国政治界的长远影响主要在于第二点。对这一点的坚守也是邓赵矛盾最终没有调和的核心原因。邓对务实底线的坚守保证了中国的经济稳定。然而,所谓逆取顺守,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战争时期用几百人的生命来换取战略空间是无可厚非的,而和平时期这样做就有问题了。邓赵政治决裂多被世人解读为民主与专制的路线之争,其实那些政治路线都是可以调和的,唯有涉及到信仰层面的东西不可调和,也必须有人以生命为代价来坚守。

因为人们对这两点的认识不甚均衡,再加之当代世界政治哲学偏颇于民主政治,导致了普遍的误读。人们都以一种世故的心态结论说,在中共体制下赵紫阳不可能平反。然而,愚窃以为赵紫阳在中共体制内平反与其说可能,不如说是必然。赵紫阳所坚持的理念是中国政治所必需的,中共不溯源到自己的前总书记去获取政治资源,反而寻找其他来源,舍近求远不说,就政治先进性这名头也就从自己的前总书记那里夺下而奉送外人了。一般来说,中共不会吃这种亏。现时看,中共还没有明确迹象要公正评价赵紫阳,原因何在?主要是因为开明政治在中国政府中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完成六四事件的利弊分流尚需时日。首先要从当时邓小平的决策开始分析。

邓小平是改革派,当年为何他要自断臂膀而免掉胡赵二人呢?这是颇令人玩味的事情。其实,老邓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正处于两难境地。中国的前途在于务实,而当时对于中国前途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两个派系,一是马列教条派,二是激进民主派。何去何从?所谓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两线作战肯定是不行的,那样邓就成了败走麦城的关云长了,必须先联合一个抵制另一个。邓小平的选择是联合教条派而压制民主派。为什么?以愚下猜测,邓的政治生涯贯穿了与教条派的明争暗斗,从井冈山到最后的主导改革开放,无时无刻不是这样的勾心斗角。可以说,邓已经将教条派玩弄于股掌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可担心的。而对于民主派呢,邓毫无把握。如果压制教条派,支持民主派,虽然以赵紫阳的秉性不可能听命于西方,但下层民主势力被西方愚弄却是可以预见的。邓自知没有毛的手腕,跟西方民主世界过招也只有毛泽东能胜任。当年老毛在自己百姓都为吃饭穿衣发愁的时候还能输出革命,将如日中天的美国苏联闹得鸡飞狗跳墙。召见了一下自己的粉丝特鲁多,特鲁多回去以后就上任总理而把加拿大经济搞得像打了鸡血赛的强劲。没有跟西方周旋的招数,老邓就选了一个简捷的招儿,不惜自残而明确拒斥西方的指手划脚。民主派这方消停了,教条派那边周旋起来也就游刃有余。这一选择对中国二十几年的经济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

保守派教条派虽然没有造成中国政治经济的翻盘,但是二十年来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却依然巨大。对精神追求的禁绝和对物质追求的吹捧导致中国当代举世无双的物质主义。应该说,这是邓小平顾此失彼的问题。

中国最忌讳的是国外势力插手。私以为这是明智的原则,应该是毛邓等总结的精华与血泪教训。国外势力操纵对于某些小国可能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但对于类似中国这样的大国就决不是好事。当年六四事件可能会有国外势力的影子,但是赵紫阳那边却完全不可能有什么国外势力问题,而中共当时的定论也没做过分地诬陷。所以中共所抵制的是外国的政治操控,或者说颜色革命之类,赵紫阳的下台也主要是因为对这种潜在的政治风险的态度不明确。由此看,平反赵紫阳没有难以清除的障碍。

赵紫阳的平反是肯定的,而六四以来的海外民运所期待的六四平反却基本是不可能的。首先说海外民运所宗就是西方民主自由,更严重的是六四以来海外民运的资助方主要是西方政府。本身这个问题并不致命,因为这都是彼此彼此的事情,当年中共是如何起家的?最核心的问题是民运人士的目标所在,他们总想着自己和当年事件的历史定位,而不是考虑自己能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做点什么贡献,也不考虑当年那个悲剧到底如何能让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稳健地发展。

那么公正评价赵紫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其实就是明辨赵紫阳的主张是政治理念上和人文信仰上的东西,而不是政治运作方面的手腕。在政治运作层面上,倡导民主自由必然少不了西方政治势力。而作为政治理念,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不是哪国那族的专利产品,理性上究得清楚,文献上查得明白,你需要民主自由,请教别人可以,却不需别人指挥。只要明确了这一点,将隐约附在赵紫阳身上外国政治势力幻影清楚掉,公正评价赵紫阳将指日可待,因此民主自由法制等理念走到中国政治的前台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