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美国﹣赚钱记
文章来源: 仲夏百合2013-05-21 19:13:31

    到美国赚的第一桶金,用上了我的童子功。

    我到美国的时候已是五月末,各大学都已经放了暑假。

    住处是一栋独立房,丈夫与好几个中国男同胞合租下来,每人一个睡房,厨房公用,房租极便宜。我来了之后,再与别人合租已经不太方便,就要考虑搬出去住。可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之前,还得暂时在这里蜗居着。好在住所离大学很近。走过几条街就到了校园。白天去学校的图书馆,学生楼( Student Union )坐一坐,看看书,发发呆,练练英语。思忱着往哪里搬家,准备着秋天上学的事。

    一切都挺新鲜,日子过的很快。

    这天,又来到了学生楼。大厅里的告示板上贴着五花八门的广告。我和丈夫凑过去,仔细看,寻找房屋出赁的信息。

    一条广告吸引了我的眼球,上面写着需要找一个会织毛衣的人。

    织毛衣!我在行呀。小时候,织毛衣是女孩子娱乐活动之一。女伴里,没有谁不会织几下子的。谁学会了新的花样,那就要赶紧传授。 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毛线可供练手,除了翻拆旧毛衣,还拆一种劳保用品白棉纱手套,拆成棉线织东西。什么树叶花,凤尾纹,鱼骨,尕瘩,正针反针,麻花拧辫,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花样里编织着少女的快乐。我家楼下,住着一户周姓人家。他家中有五个女孩,个个都长得漂亮。堪称五朵金花。我和周家三姑娘是小学同学,也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她家就是我们学习编织毛活的黄埔军校。除了织毛衣,也织袜子,手套,围巾。毛线不多,织不起整件毛衣时,就织个好看时髦的毛衣领子,缝在外衣的领子上,好像是里面穿了件翻领大毛衣。除了织,还钩,钩窗帘,钩台帘。这些功夫, 后来还真有用武之地。当年与男友谈恋爱的时候,已经在读研究生, 有工资了。买了上好的毛线 (记得当时天津的抵羊牌毛线最好),上课之余为他织了件驼色的毛衣,他穿着新毛衣美滋滋的,在朋友面前好有面子。后来嫁给他,给他织个毛衣毛裤已经不在话下了。

    扯远了。 再回到那张广告。

    广告下端裁成一条一条的,每条上面都是同一个电话号码,联系人叫丽莎。我扯下一条,赶紧走回家给丽莎打电话联系,告诉她我可以织毛衣。

    我与丽莎约了一个时间,在学生楼见了面。

    丽莎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美国女孩,好像是学设计的。她设计了三款毛衣,需要有人帮她织出来,去参加一个展览。

   我则是有备而来。我带来毛衣样品

    样品是是现成的,就是我给老公和自己织的几件毛衣。(幸亏箱子没丢, 否则,我是空口无凭了 – 见《初到美国 – 过关记》)。

    丽莎看了我的样品很满意,对我颇有信心。

    丽莎给我看了她的设计图纸。一共三样。说实话,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织毛衣啊,钩花样啊,都是口口相传,按着实物照葫芦画瓢,哪看过什么图纸?不过,看个织毛衣的图纸也难不倒咱学理工的。我跟丽莎最后明确了图纸上的上下针标记。她的设计意念我就完全明了,心中有数了。

    丽莎跟我谈工钱的时候, 她说三件毛衣付我一百五十美元, 问我行不行。可以讲价。我吓了一跳。织三件毛衣就能挣一百五十美元?一百五十美元再乘上八, 一千二百人民币! 快赶上我当时在国内一年的工资了。还讲啥价? 就在前些日子, 我飘洋过海, 从中国来到美国, 兜里全部路费也不过就是四十美元。我说,行!。一拍板,接活了。

    丽莎设计的三件毛衣都是宽松型的。大号的棒针,马海毛线,特别好织。 我边看电视,边织毛衣,两不耽误。不出几天,三件毛衣就织完了。

    交活的时候,丽莎非常高兴。她认为我织的又快又好。十分符合她的要求。除了工钱,她还送给我两轴海马毛线。

    后来, 也没再与丽莎联系, 不知道她的毛衣展览结果怎样。 不过, 这来美国后赚的第一桶金却终生难忘了。

(嘿, 有人说, 不就是一百五十美元吗, 还第一桶金! 连桶底都盖不上。你就吹吧。

俺说, 这不就是赶个时髦的说法嘛。 再说了,你咋不会换个思路,把美元换成美分,试试。 实在不行,那个什么, 换成一分一分的人民币, 基本够装一小桶了。 呵呵)





上图, 百合织的毛衣, 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款式花样, 现在看来挺土。 自从美国,也没穿过几次, 就压箱底了。

上一篇 《过关记
下一篇 《养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