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伊索寓言》:一句话的误导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1-09-25 17:31:20

由【废話多多】

从小就听大人讲伊索寓言,后来识了字就开始自己读,再后来更是不时的用伊索寓言的哲理去看世界。什么龟兔赛跑啊,狐狸的酸葡萄啊,反正是人云亦云。直到前两天和黑漆板凳拌嘴玩,找来《伊索寓言》作论证。既然书在手中,难免顺便又读了几个故事。不知是天气热了,还是豆子硬了,突然发现伊索这个人颇有点自以为是,好好的故事讲完了非得斩钉截铁地下个结论。结果是几千年来,大家被他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呢,寓言里很多故事的结论与故事本身并不相符,颇有误导的作用。

比如《老鹰和乌龟的故事》:一只乌龟在懒洋洋地边晒太阳边对海鸟诉苦,说没有谁来教她飞翔。正好一只老鹰路过,问乌龟有什么报酬。乌龟说:“我给你红海里所有的财富。”老鹰说:“我来教你飞。”用爪子抓住乌龟飞上云霄。然后突然一松手,乌龟便掉到一座高山上摔的粉碎。乌龟临死前说:“我活该,因为我在地上爬都困难,为什么还想插翅高飞呢?”寓言的结论是:如果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一般没有好下场。

这寓言里的老鹰简直是个谋杀犯,要我说,这个故事的结论是人不可轻信他人。可寓言的结论居然是乌龟摔死活该,因为她不自量力。这有点像说杀你活该,谁让你抄人家的车牌号。因此好奇心起,想知道这个伊索是何许人也。

网上网下地查了半天,发现这伊索寓言,原来不是伊索写的。

据考证,伊索是古希腊哲学家赞塔斯的奴隶(公元前620560年),此人其貌不扬,什么都不会做,但却巧舌如簧。有一次赞塔斯请客,让他做点好的,他于是煮舌头,烤舌头,舌头汤等等,一道道的端将上来。当赞塔斯问他还有没有别的了,伊索说:“你说要买最好的东西,天下还有什么能比舌头更好呢?所有的哲学和教育都是凭舌头传播的,没了舌头,什么事也干不成。”

这个伊索还以擅长讲故事而著名,他的故事多以动物来寓意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好的,更有坏的。但他的故事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现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基本上是集古希腊寓言之大成。不同的作者在编写和翻译的同时给每个故事加上了一个自以为寓意深刻的结论,所以《伊索寓言》的故事和结论往往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明白了自相矛盾之处在于每个故事的最后结论,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但在网上一搜,发现有一本书叫做《没有说教的伊索寓言》。作者认为每个故事最后的那个结论是对读者智力的大不敬,所以他在重译《伊索寓言》时,省去了最后一句话。找来一读,果真感觉好多了。虽然读书时要多动一下脑子,但没有最后那句话的限制和误导,从寓言中看到了更多的人之本性,正符合了古希腊哲学家用寓言为鉴,检查自我的目的。 

Aesop Without Morals: http://www.amazon.com/Aesop-Without-Morals-Lloyd-Daly/dp/B000GQQF8Y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