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甘地是圣雄我跟谁急 (3 ):不合作主义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1-08-26 13:58:31

由【废話多多】

看惯了印度同事对老板的点头哈腰,一直以为印度同事不好处,印度下属好带。等我自己开始管事后,发现印度下属带起来更头疼。归根结底五个字“不合作主义”。印度是一个自古就被异族占领分化的地方。尤其是从十六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进入印度。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对印度的统治逐渐加强,终于在 1858 年凭借武力完成了对印度的殖民化。在异族统治下的人,尤其为异族统治者做事的人,难免会养成狐假虎威,阳奉阴违,欺上压下,口是心非的习惯。试想如果日本侵略中国不是八年而是一百年,那些被国人所不齿的汉奸文化指不定就变成了正常的行为。所以英国彻底殖民印度一百年,一百年来养成的习惯顺延到了今天,足以使我们这些无殖民之辜的人抓狂。

在印度反对英国统治的斗争中,被西方大加赞赏的是甘地在理论上主张的“不合作主义”( Non-Coorperation) ,其目的是用非暴力的手法扰乱英国在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系统,迫使英国放弃对印度的统治。在行动上甘地发起了“全民反服从运动”( Civil Disorbidence) 。在此拽英文的目的是指出甘地提倡的理论和行动之间的差异。说白了, Non-Coorperation 是“不干”,而 Disorbidence 是“对着干”,二者之间差别甚大。

从 1920 年 9 月到 1922 年 3 月,甘地的“全民反服从运动”召集了成千上万印度平民的参与,最后因示威者和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而结束。对于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同意者给与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非暴力革命的样本。反对者认为非暴力革命是天方夜谭,甘地的“不合作主义”是对英国人的妥协,而且最后还是以暴力事件而告终。

人出了名,拍马屁的就多,找碴挑刺的也多。甘地是一位在争取印度独立时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是印度正式命名的“国父”,但他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当有人将其捧为圣人时,必然有人来砸。比如,捧的人说甘地早年在南非时反对种族歧视,为印度人争取平等,砸的人就说他发表了好多贬低黑人的文章,本身也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再比如,捧的人说他素食绝欲是修行成圣,砸的人说他绝欲不和妻子商量,单方面宣布等于虐待妇女。就拿印巴分治同一件事,捧的人说他反对印巴分治,但为了印度的独立而妥协。砸的人则说他两面三刀,嘴上嚷嚷不同意,到了动真格的便不坚持原则。

至于甘地的 “ 不合作主义”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起了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是历史,哲学和政治理论研究者的争论。我只知道要有一位将“不合作主义”进行到底的下属,是一件非常郁闷的事。在印度下属的嘴里,天是老大,老板是老二,我是老三。交代事情时,从来没有一个不字。查进度时,总是一切顺利,马上就有极好的结果。只是到了要结果时,麻烦就来了。特别是遇到点头不是摇头是的一位,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善,改进了半天也没起效。直到一次在管理技巧的讲座上,人们纷纷大吐苦水,才知道不光我一个人倒霉。当某位主管翻来覆去地说他的印度下属“不合作”时,我则恍然大悟:对我们来说是消极抵抗的缺点,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遵循国父遗训的优点。想想连船坚炮利的日不落帝国都在不合作主义面前败下阵来,我也只好消极等待解决问题了。只要让老板明白事情做不出来不是我可以控制的,时间长了做不出事的自然走人。

“圣雄”一词从何而来,在网上搜了半天找不到,原因之一是原文是梵文,英文翻译为“伟人”。问了几位印度同事都说是梵文原意是伟人而不是圣人。闹了半天敢情圣雄一词是中国人发明的。看来发明这词的人没跟印度人同过事。本着不知者不为怪的原则,我也别跟人家急了。

 

 

圣雄甘地



«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谢绝,废话多多拥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