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照相馆
文章来源: 废话多多2010-11-14 11:49:59

由【废話多多】 

 

去一次北京办一次签证,办一次签证附一张二寸免冠照。从前自己办签证,领馆大厅里就有照相的。现在请旅行社办签证,便在大街上找个照护照相的店,这种店多半是墙上挂一块白布,白布前放一个高凳,人刚爬到凳子上,眼前便白光一闪。照出来的相不是苦大仇深的皱着眉头,便是呲牙咧嘴的一脸傻笑。在北京时朋友看到我的护照:“你这相片怎麽和小偷被抓到公安局时的入狱照一样,北京大街上这麽多照相馆,谁也比这照的好。”朋友说得有理,我便遛溜达达地去了中国照相馆。

中国照相馆坐落于王府井大街上,与同样出名的四联理发店相隔不远。其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上海中国照相,在1956年,上海中国照相所有的设备器材和骨干人员,全部迁至北京。中国照相馆刚刚迁京后,周恩来便来此照相,消息传出,中国照相馆便成了京城第一照相馆,一般市民想在中国照相馆拍照,需要在早上五六点钟便到门口排队。照相馆有专门工作人员向顾客发号,每天发200个号。

当时,中国照相馆照张1寸黑白照片要花0.6-0.7元钱,2寸的定价1.05元,而菜市里上好的黄花鱼每斤才0.25元。那时候还没有彩色照相,只有用手工上色的方法,一张彩色照片,价格要贵上好几倍,而且要一个多月才能拿到,所以人们在此照的相,多是那种父亲母亲坐在前面,大儿大女站在后面,小儿小女抱在怀里的标准全家福。

一开始中国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的是电影明星的大头照,后来变成了工农兵的半身像,再后来除了身穿民族服装的漂亮姑娘,也会有穿普通衣服的老百姓。而现在橱窗里摆放着的是328寸的标准照,从左往右依次是刘少奇、毛泽东和周恩来,都用金色的相框镶嵌。刘少奇和周恩来的相片都是在中国照相馆照的,毛泽东的则是根据老照片修的。据说大年初一还有人来此给毛泽东磕头,求其保佑一年平安,发财致富。

进了照相馆,还是和从前一样,一楼开票,二楼照相。照相的师傅一见我:梳梳头去。我心说刚在家里捣饬了半天,怎麽又梳头。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来了一位小伙子,一头三四寸长的头发,乱糟糟地揸着,好像有一个刺猬趴在脑袋上。师傅一看,又来一句:梳梳头去。没等小伙子走到镜子前,师傅又发话了:你这头梳不梳都一样,来吧,先给你照。后来我才知道,小伙子的刺猬头是当下国内最流行的发型。

进了摄影室,我灵机一动地对师傅说:“劳驾把我照得漂亮点。”师傅看我一眼没说话。我接着说:“我知道漂亮了就不是我了,您尽力而为吧。”师傅紧紧绷着得脸上被我说得露出了一点笑意。不知是师傅一贯敬业,还是看我可怜,刚一坐稳他就开始发号指令:腰挺起来!肩塌下去!下巴收回去!身子向右转!头向左转!脸上带点笑!嘴咧的太大了!一边说一边照。一共照了五张,“12345,挑两张。”我挑了3号和5号,“再挑一张。”看来看去不知那张最好:“师傅您看那个好?”师傅说3号好,本着人家说东我就往西的一贯原则,我便挑了5号。

相片印出来,左看左好,右看右好。不仅自己看着好,别人看了也说好。至于倒底有多好?我妈说了:“再漂亮一点就不是你了。”

 

«我编编,你看看,法律责任我不担。你转帖,我无怨,废话多多拥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