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那个年代的男兵和女兵,农村兵和后门兵
文章来源: zd3y2017-12-22 05:00:27

要说对部队70,80 直到 90 年代初 还是比较了解的, 虽然没在基层连队呆过, 但对普通士兵的生活还是了解的, 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可讲, 但要说的话, 就牵涉很多人的隐私, 还是再等等, 也许10 年后就可以说了。

70,80 年代, 部队还基本保持着 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官兵一致, 互敬互爱, 纪律严明,作风优良。 不是说没有问题, 但正气 绝对占主导低位。自私自利, 投机钻营,欺下瞒上等几乎没有市场。如同下面那篇文章叙述的那样, 官兵关系, 尤其是基层, 就如兄弟姐妹一般 。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91854.html  )

这些风貌都从以前的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反映出来, 解放军就是一个大家庭, 所以才有战斗力。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电视剧《 血色浪漫》 中有不少军队生活的描写, 总体说是真实的。那个钟跃民和张海洋一起欺负那个农村兵满囤, 后来也成了朋友,那个满囤当副连长牺牲了, 有危险都抢着上, 那时候就是如此。宁伟因为抱打不平和人打架, 丧失提干机会被复原处理,也很正常。

农村兵, 文化水平较低, 和大学一样,在部队相对也是弱者,尤其是提干, 能提干的农村兵, 个个都是实打实干上去的,竞争激烈, 没有能力就上不去,部队提干就是上金字塔, 越上越少, 升一级就得淘汰2/3, 上不去年限一到就得退伍转业, 当然,暗箱作业肯定有, 同等条件下, 没有背景 当然要吃亏的,总体上还算得上公正, 但谈不上公平与否,多数人都讲奉献, 所以吃点亏的一般都不会计较。

70 年代女兵走后门的很多, 军队始终存在一种 特招制度, 专业人才特招一直有, 比如文艺兵,差不多都是特招的, 各个文工团的那些名歌手都是从各地挖来的, 普通的小兵, 十几岁娃娃,也是调些好苗子, 军艺现在招生是规范了, 以前就是自主招, 当然够资格的无计其数, 自身条件还可以,有些背景几率就大多了, 这也是走后门吧, 要查起来很多,就是没有什么证据。

军队生活对老百姓来说是神秘一些,其实走进那个圈子, 和外界一样也不一样, 各色人性特点和外界没啥两样, 是人都有喜怒哀乐, 都会有性需求, 但在部队的环境下, 个人的私欲会收敛许多, 讲奉献, 勤奋努力是主流。由于竞争的关系, 如果哪方面有所不足, 表现落后, 有错误等就是淘汰的对象。当然,政治条件也是很严格的, 尤其是要清楚,像《芳华》 那个犯点错误被处理很正常, 不是什么人性压抑, 甘愿压抑人多了。战士不许谈恋爱, 违反纪律就要处理。战友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人际关系中最为和谐和团结的关系, 除了家庭成员的关系外, 恐怕说亲密战友的话, 绝对不是假的。

任何时候都有阴暗面, 把各种负面现象,罗列在一起集中在一个作品表现出来,造成的结果就是违背主流意识,   尽管不违背事实或者例子,却成了以点带面,否定全盘的结果。文化作品不能吧阴暗面作为主流来表现,从这方面看, 《芳华》 是不可取的。那个《天浴》就更神奇了, 整个影片就没有好人,让一男一女住在一个窝棚里牧马 也只有疯子臆想得出来, 就是有人想迫害一个女知青, 其他领导,组织干嘛去了。 那个时期确有女知青因各种原因受辱, 但怎么说也是很少数人, 而且很多是自愿的,像《天浴》女主角那样甘愿堕落, 智商情商都低的不可理喻的,在条件艰苦的地方, 比她 恶劣的环境中, 大多数人都能随意而安, 想离开的办法很多, 卖身求荣是她自己的选择。 在辽阔的草原上牧马 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生活, 就看人生观如何了。那个看似善良,实诚的老金也是不可理喻,枪口能那么庆易抬高吗? 你可以选择自己生死, 但绝无帮别人死亡的权利。

话说回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 正面题材的作品不是精品的话很难有市场, 人们 喜欢猎奇。

军队作风变坏差不多从80 年代后期开始, 邓公说军队要忍耐, 要自力更生, 军队经商风起云涌, 各种腐败越发不可收拾。老邓对军队腐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毁我长城 都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