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舔犊之情和成功家教
文章来源: 南山松2018-01-23 19:11:42

司马懿的舔犊之情和成功家教

    司马懿心思缜密,才智过人,是魏国唯一能与诸葛亮较量的谋臣。他对儿子们也是爱之深切,教育得当。

    《虎啸龙吟》的第19集,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与司马懿作战时,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自以为是,立功心切。他自做主张地私通副都督郭淮,要去偷袭诸葛亮的祁山大营,然后去上方谷烧诸葛亮的粮草。这正中了诸葛亮的计。结果他们深陷上方谷,被山上不断扔下的装满燃料的陶罐、滚落的圆石、成排的滚木、还有巨石砸得狼狈不堪。接着火箭射下,立刻一片火海。

    司马懿知道司马昭去了上方谷时,立刻带着长子司马师去追司马昭,但已经晚了。他们只好也冲进火海,虽然找到司马昭,但他们出不来了。三人在火海中抱成一团,司马懿哭叹今天三人要葬身于此。山顶上的诸葛亮喊话要给司马懿送行,司马懿喊话诸葛亮曾答应放过自己的两个儿子。诸葛亮答应,如果司马懿自尽,他会放过他的两个儿子。

    于是司马懿要自尽,被两个儿子拼命拉住。这生死关头,司马懿是要以自己的死换取儿子们的生啊。这舔犊之情昭然若揭。

    关键时刻,天降大雨,扑灭了火,结果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回到营地后,副都督郭淮和司马昭按理都是死罪。可郭淮是陛下亲封的副都督,司马懿说他不能杀他,让他戴罪立功。但军法如山,要打50军棍。

    轮到司马昭了,在众将士面前司马懿不能徇私,于是命拉出去斩了。众将领求情,不允。家仆侯吉和长子司马师求情,也不允。再多嘴,一起杀。司马师跑出营帐,到刑场以自己的身体护着弟弟,让行刑的人要杀一起杀。

    眼看要僵在这里,司马懿向侯吉使眼色,侯吉明白后向一大将使眼色。这大将立马跑出去,两个人扶着挨了50军棍的郭淮回来。郭淮说若二公子死了,我也无法偷生,请司马懿开恩。

    众将领又跪下求情。外面来人报大公子挡着二公子,刀斧手无法行刑。司马懿喊把他拉开。

    帐外,司马昭手下的众多士兵列队下跪,高喊愿与二公子同死。请开恩的呼声也是不断。

    司马懿这时才一一扶起帐内下跪的将领,走出帐外两手向上让下跪的士兵们起来。他感谢众将士众志成城,宣布司马昭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鞭刑2百。

    司马懿本不舍得杀司马昭,可又不能公然放了司马昭,于是在众人一次次的求情中,最终免了司马昭的死罪。关键时刻,他向侯吉使眼色,就是要救司马昭啊。

    受了鞭刑的司马昭被送回家里让妻子张春华照料。等他伤势稍好时,春花带他回营,故意说司马昭死了。司马懿大惊。然后才知是春华唬他。他明确告诉春华,就是要打醒他,免得以后误更大的事。这也是严厉教子的方式。

    后来曹睿病逝,司马懿成了辅佐小皇帝曹芳的太尉,他给司马师一军事将领的职位,但给了司马昭一个管理农业的位置。他也是想让年轻气盛的司马昭能静下心来,养养性子。可司马昭当时不解父亲用意,以为因上方谷的过错,自己不再被重用。

    司马懿实际上是教子有方,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关系亲密,互相扶持。驸马何晏想借机挑拨司马昭,让他成为杀兄弑父的浑人。司马昭表面应承何晏,心里却是绝不上当。

    在夏侯徽死后,司马师被抓走受酷刑时,司马昭还想求助何晏救出司马师,当然被何晏拒绝。

    在司马昭杀死小沅,司马懿让司马师杀死司马昭时,司马师仍旧不打算下手。这两兄弟的手足之情,也是因司马家一贯的良好家教。司马懿自己有弟兄八个,在父亲司马防的教育下,也是相亲相爱。这样的传统使司马家坚如铁壁。

    曹操当年错误的做法,使曹丕曹植两兄弟关系不睦,不能相互扶持,几乎手足相残,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而曹丕在错杀了妻子甄宓后,对长子曹睿的不闻不问,不看一眼,也是曹睿性格孤僻暴虐的重要原因。后来当了皇帝后,曹睿滥杀无辜。这是当年他失了母亲又缺少父爱带来的恶果。

    无论曹操还是曹丕,他们做父亲,都不如司马懿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