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信*爱~~我也来谈谈Eat Pray Love
文章来源: 安娜晴天2010-10-30 16:21:34




先是在好友陈默那里看到影评,独特的影评,让我的心动了一下。
我很喜欢默默这位女子,一直看重她的书评和影评。

后来在盈袖那里看到影评,细腻的文字,透彻的见解。

那我也来说两句吧 不过先上两段默默和盈袖的博文,电影和书本内容差不多了,我谈几句,就是说歪了,估计大家晕不了, 还能找到小说和电影的北面。。。
 
三个断想 - 看《Eat Pray Love》2010-10-06 18:30:56
《Eat Pray Love》的书刚出来时,就有朋友向我推荐,说我一定会喜欢。我也这样认为,但不知怎么却没有着急去买。

电影出来的前两天,和北京来的侄女逛波士顿,她很遗憾不能等到八月十五号首映就要回去了。我于是买了两本书,我说我们一起读,然后交流吧。但最近太忙,我只读了一小半。

同样,也没有赶着去看电影。直到昨天才去镇子里看了免费的。呵呵,好像很对不起这一份“喜欢”。

电影还是不错的。一本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著墨于自我心灵探讨的书,拍得一点也不枯燥,很不容易了。

看完了,并没有浮想联翩,只是有三个小小的感想。


【之一】认知并忠于自我,远离心灵干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Liz离开丈夫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再stay在这段婚姻中了。

有多少人在感觉不到爱,深夜时望着身边的人,充满出走的念头,于是真正出走的?我想,不多。

面对一段婚姻,没有家庭暴力、没有出轨外遇、没有性无能,谁有勇气说:我不想再stay了?我想,也不多。

请不要和我较真,不要提责任 – 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 out of scope。我想说的是,审视自己的内心时,有多大的可能真正忠实于自己,而不是自己粉饰太平、自己劝慰自己、自己对自己说:“算了吧”?

是,Liz会被认为是自私的、任性的。她自己也承认,她自己也有挣扎,她自己也有思念 – 对Steven, David,她也有不可否认的一丝后悔。但至少,她在当时勇敢地面对了自己。

我又想到Hanif Kureishi笔下主人公的父母 – 爱褪色了,但没有分手、更没有出轨-They were loyal and faithful to each other. Disloyal and unfaithful to themselves. 让人脊背发凉的一句话,一个事实,一生……

我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人,面对类似Liz的处境,却在最后一刻选择了退却。毕竟,离开一个没有过错、待自己还不薄的人,需要及其巨大的勇气。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千夫指 – 自私、任性、没有责任、作(念第一声),等等 – You name it;可能是挥之不去的负疚感。于是,她想,还是“简单生活,不要爱” – 这样比较简单……


【之二】凤凰女老了

我想,没有急着去看电影的一个原因是八月号的《Vogue》(或者是《Elle》,忘记了)刊登了一组Julia Roberts为影片拍摄的宣传照。看了大失所望 – 我喜欢的凤凰女也有了美人迟暮的感觉。

记得刚来美国看《Pretty Woman》,男女主角都让我好喜欢。Julia演活了那个不失纯真的风尘女子。

尤其是她决定从良时,穿着白T恤,牛仔裤,配一件修身的黑西服,戴着她最爱的男式帽子,那个帅和酷的味道,让我感叹:Oh Gosh, I just love this girl!

我也特别喜欢用blazer配牛仔裤或灯芯绒裤子,再穿上低帮的小靴子。不过,我没有那么瘦高,也缺少那份酷劲,效果不理想。但自己喜欢就是了。

我觉得,有时候,衣着反映人的内心。我基本没有穿过带蕾丝或花边的衣服,我想,因为骨子里缺少那份乖巧的心境;我也很少有闪亮或有珠饰的衣服,因为我羞涩,引人瞩目的衣着让我不自在。

影片中Liz也有好几次类似的装扮,让我想起我喜爱的凤凰女。不过,她的身形、神情,已经找不到那时的清丽了。

谁也敌不过时间。


【之三】想念乔安

乔安是我很久以前的office mate,一个很酷的韩国女孩子。

和那些妆容精致、相夫教子的韩国女孩不同,她的打扮和性格非常酷。总是穿着别致的布衬衫、简洁的卡其裤,配着细带凉鞋,露着纤细的脚踝和光洁的脚趾,自然随意,却又透着淡淡的雅致。

她话不多,但绝不是木讷,这一点深合我意。我们常常在工作之余随意地交谈几句,总是很默契、很到位。休息时我常陪她下楼抽烟,她或是交叉着两条长腿随意地靠在墙上,或是支起一只脚,摆成”4”字;我则喝着咖啡,闲闲地和她交谈几句。更多的时候,我只是默默地欣赏她细眯着眼睛、微仰着头吸烟的模样。

下班后,我们有时也去喝一杯,或是去Soho徜徉于那些小店。买衣服少而精是她的理念,我的第一个Coach公文包(当时没有现在这么泛滥,种类少、质量好,但也相当贵),第一套名牌滑雪服,都是在她的劝说下买的。现在依然在用在穿。不过,我至今也没有完全改好,还是会买一些便宜而无用的鸡肋。

面对乔安,我第一次发现女人之间也会有对对方身体和气质的欣赏和喜爱,甚至心动......

可惜,那时候我们两人状态都不太好,尤其是我,生活中还有很多挣扎。忙乱中,就渐渐断了联系。

她是一个有着自由精神的女孩子,和传统的文化、传统的家庭之间有很多无言的struggles。这些年过去了,不知她是不是走了自己喜欢的路。

希望她一切都好。


Eat Pray Love –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October 6, 2010)
[打印]
 
陈默的原文在此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0&postID=5784

美食,祷告,爱2010-10-21 17:11:04
2010/10/04

美食,祷告,爱

Eat pray love

 

我一次偶然在电视里看到对伊丽莎白的访问,她是一个很开朗健谈的女人,很有灵气和活力。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书名的意思,也没有太注意。听她说:也想过小说拍成电影,但从来没有想过是茱莉亚。罗伯兹来演,so big (那么有名的巨星)。

 

后来在CHAPTERS看到展出的新书,被故事的简介吸引。一个女人,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丈夫,事业,漂亮的房子。。。。。。却感到空虚,失去生命的意义,在半夜起来一个人哭泣。这正是我在寻求的答案,于是我想要知道她的历程。

 

我在CHAPTERS阅读,她的文字没有让我拥有的愿望,只想了解故事的结局。读到一半时,她还在三个莫名其妙的I(Italy,India,Indonesia 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电影就上映了。我的本意是把小说读完,当我的女友邀我去看电影时,我说什么片子都可以,除了这部,因为我已经读书,就不愿用电影来打断。电影的表现和原著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可是一开始都随便我的女友在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几部电影的剧情后,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是想看这一部。这不意外,伊丽莎白所追寻的正是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所迷惑和思考的:得到后的迷惘,对物质的失望,对生命真谛的困惑……

 

当然,我同意了。

 

这是一个典型对自我,生命意义,和生活方式的追求过程,是一次困顿之中的出走,一次心灵的旅行(RETREAT)。主人公在得到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之后,却觉得空虚痛苦到极点,在一个半夜时分,她一个人在浴室地板上绝望地哭泣,无意识中跪下来求神。神似乎也给了她启示,安慰了她,让她回去休息,此后她决定放弃婚姻,他的丈夫不能接受,与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纠缠争斗。无力解脱的利兹陷入更大的困境,奇怪地有了学习意大利语的冲动,渴望去到那个冥冥中吸引她的地方。

 

她遇到一个“被弹中的男人”(指在女人从一段认真的感情关系里离开时遇到的男人,并不一定是她真正所爱),开始了一段感情,当她在他那里看到一幅画像,她心有所动,有了去她在印度的灵修院的想法。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见到的一位年长智者对她说的谶语也使她想去搞清缘由。之后她这段新感情很自然地发生问题,利兹再一次希望独处,去寻找答案,获得精神上,灵性里的感悟,独立和平衡。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真正随着自己的心去做了。先后去了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去寻找,为了感情归依,为了心灵平静,为了生活里的平衡。

 

在意大利,她品尝美食,在梦幻之地生活,享受安宁;在印度,她追寻灵里的平静,修炼心里的平衡,遇到给她感悟的人;在印度尼西亚,她去会那个神秘和善喜乐的老人,但她却又一次遇到爱情。不安的她受到激情的诱惑,但又不舍刚刚开始建立的平衡,心中重新起了波浪和反复。

 

最后,她有了领悟和勇气,决定和恋人携手走未来。两人乘小艇去往岛上,象征着又一次有风险的旅程。

原来意大利是美食,印度象征祷告,印度尼西亚使她得到了爱情。

 

现实生活里利兹和巴西男友开始了不做承诺的相处,好几年,最后由于男友签证的问题促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婚姻。开始他们说好不谈婚姻,被推到这个境地时,两人都大惊失色,可最初的震惊过后,两人都觉得已经水到渠成,心理上准备就绪,结婚似乎也无妨。这在利兹的第二本书里详细做了描写。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灵历程,又回归到爱情 – 属世女人永远梦想的归宿。而我看到她灵魂里所蒙的召唤,她的心灵历程并没有将她引到灵魂更高的境界,不免遗憾。很难说她这一次的爱情与过完有何不同。一样的无常,一样的风险,一样的不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灵,迟早都会有灵里的要求。一生就是寻找灵魂归属的历程,每一个人的结果都会不同。神给我们的邀请常常出现,然后决定就在我们手里,是接受呢,还是忽略,放弃?

[打印]
 
盈袖的原文在此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0&postID=23427



作家Elisabeth Gilbert

Elisabeth Gilbert的畅销书,Eat Pray Love成功的理由很简单,此类自我发现文学就像开一个瑜伽班,专为30多岁的中年女性准备,期待着参加完一期的瑜伽班后,身材变好了,心里也调顺了,就如同自己也变成了Elisabeth Gilbert,即任何女人都可以在幻觉中找到她心中幸福。

真是这样的吗?

这本书的魅力就是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日常生活开始。从每天的不满和琐碎开始,你想戒烟,减肥,工作没有前途,婚姻太无聊,和爱人小吵不断。每天都在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活着,这辈子就这样了? 日常的生活危机感。。。
于是这本书出现了,它给你一个幻觉,你成为了丽兹,你和她一起在世界上走了一趟。原来人可以改变自己,下决心扔去这一切表面上美好的,但是某些时候心灵上折磨你的东西,你还可以有一个崭新的真正的自己。

Eat~吃,享受~



全世界的杂志,媒体,网络一直在告诫我们, 节食,减肥。。。
丽兹告诉我们,吃,享受,长胖,随心所欲。。。

Pray~~祷告,找到自己的内心~~


我们中年妇女,上班,养家,管孩子,做饭,家务,每天三点一线,工作,学校,家。。。
丽兹告诉我们,走,出去,她去了意大利,印度,巴哩岛,在旅途中发现了真正的自己。。。
丽兹冲破了美国主流的幸福观念,每个女人都需要一个丈夫,两个孩子和一个美丽的家园。
丽兹说不, 她逃跑了。。。

在这里我要打岔一下,很多年前,我看了黑塞的书,Hermann Hesse 的 Siddhartha 中文《流浪者之歌/悉达求道记》 和 Narziss und Goldmund, 中文译为知识和爱情, 这都是自我发现文学,主人公们通过经历长途的旅行,祈祷,经历性和爱,最后都失去一切,但是得到心中的自己。当然大师笔下的文学更加精彩和深刻,这时候曾经看过的Narziss und Goldmund浮出脑海,Goldmund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
文笔和思想,这是如今通俗畅销文学的Elisabeth Gilbert在历史舞台上永远追赶不上的。

love~~~爱,就是找到自己后的感觉~~~

丽兹的行动在说, 幸福不一定要依靠一个男人,女人不仅仅一定要个男人才幸福。
幸福不一定是要有个Kai, David and Paolo

这时候我的精神再开个小差,想起了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中的Carrie们,她们也逛着夜点drink and eat着 ,在名牌时装中pray着,在Big们中love着。。。

这个寻找幸福的格式和规律一成不变。


Liz loves Paolo


是女人,谁都想得到保护,被爱,被关怀着,男人也一样。
是女人,谁都想在生活上,在工作中享受平等的待遇,受到尊重。 男人也一样。

Julia Roberts扮演的丽兹使更多的世人认识了Elisabeth Gilbert和她的畅销书Eat Pray Love



女性文学在现今社会之所以成为畅销书,要看那批特定的读者: 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城市女性,人到中年,日子过得还不错,有资格呻吟一下人生的困惑,尝试着寻找自己的内心。

我一直没有看这本书的欲望。看了,觉得一般。
Hermann Hesse 的 Narziss und Goldmund 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很多年前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现在自己走了这么多年,终于明白了。
首先声明,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
幸福对我来讲是成双结对,不孤独,家是天伦之乐。
我爱过,被离开过,受到很大的伤害。
自己也像丽兹一样也离开过,也伤过别人的心,一直到现在他还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走。
这一年, 我带着年幼的孩子在祖国走过千山万水,在心灵上穿越了时空。
如今我们平安地回到自己的家园,我依旧是一个人。
某些时候有些孤单,但是从来没有孤独,心是满的。。。。

墙里墙外都有它的苦恼和温馨,决定了,就走下去,人生是一道精彩的风景, 在哪里都有爱, 要学会给予,也要学会接受,爱如水中之鱼。
只有心灵独立了, 你就会感受到没有任何怀疑的爱了。
爱是平常的,爱也是独特的, 我相信爱~~~

好, 跟着我, 进文学城, 先到私房Eat,然后到世界风情Pray, 最后到哪个坛子Love去~~~~


谢谢大家跟读我的一时胡思乱想,这是我第一篇书评也是最后一篇。
再来段小电影





谢谢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