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馆被不认识的美国女人训斥了
文章来源: 蔡真妮2011-03-27 17:16:36



周六我们全家去吃自助餐,吃完主食后,女儿凯丽拿了满满一大盘的草莓回来,刚坐下,就见一个白人妇女端着一盘菜从过道走过来,看到凯丽和那一大盘草莓就哈哈大笑地说:“啊哈!我可知道有人喜欢吃草莓了!”凯丽嘴里嚼着草莓跟她点头笑笑。我抬头看到凯丽眼前那么一大盘草莓,张口就说:“凯丽,你拿的太多了!”

话音刚落,过道里的那个正在往自己座位上走的女人停下了脚步,扭过头来,脸上笑容已经敛去,很严厉地盯着我说:“只要她都能给吃完,拿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往前走了两步忍不住又加了一句:草莓是很有营养的东西!”

她的口气和表情都过于严厉了,几近于训斥,我被她说得都忘了自己本来要跟凯丽讲什么了。

这人有点意思,我说自己女儿一句,触动她哪根神经了?

就问老公:“你说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我也不认识她啊,怎么像是以前和我有过什么过节一样,逮到个机会赶紧来教训我。”

老公哈哈大笑,指着我说:“你们当然有过节了,你这个中国“虎妈” !不给孩子选择权,连女儿吃多少水果都要管!”

我恍然大悟,不由得也笑了,这似乎可以解释得通她的态度了,又是“虎妈”的余毒在作怪。

只是多么滑稽,我一向自诩“羊妈”,在老外眼里,身上却也带有“虎妈”的印记。

 

凯丽的体质偏寒凉,我一直限制她吃冰激凌、喝冷饮的量,反季水果也不让她多吃,现在我们这里还很冷,草莓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吃得太多对她胃肠不好,我说她拿得太多了本是这个意思,只是后面的话还没说,就被那女人给打断了。

我一边慢慢吃着饭,一边想,其实那位妇女即使不理解我的本意,她说的也没有错,我说话的语气和措词的确不对,凯丽已经十一岁了,吃东西吃什么吃多少,应该允许她自己去选择,即使我认为有的食物对她不好,也应该跟她讲清楚道理。

与人沟通,这第一句话很重要:是质问还是询问,是否定还是商量,是积极还是消极……,基本上就决定了后面谈话的主旋律,一个善意的开头往往会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一开口就是否定、指责的语气,立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抗拒。

“你拿的太多了。”这种带点指责的口气对孩子缺乏了一种尊重的态度,显示出了说话人的“控制欲”。

如果我换种说法:“凯丽,妈妈以前跟你讲过什么是反季水果,现在的草莓就属于反季水果,我们这里要到五六月份草莓才会成熟。你吃的太多了,肚子可能会不舒服,以前发生过这种情况,你还记不记得?你可不可以把这盘草莓分给我们一些,你再去选些别的东西吃?”

这样既跟她讲了道理,也没有逼迫她,还给了她解决盘中草莓的办法,她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也会感受到妈妈的诚意和尊重。

我常常把“尊重”挂在嘴上,其实并没有完全做到,稍一懈怠,就露出过去的思维方式的印记。

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