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主妇的偏见
文章来源: 蔡真妮2009-05-20 20:15:47
前两天在MSN上,有个国内的老朋友跟我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说起他老婆宠孩子,口不择言:“她自己还是个教师呢,可是对教育孩子什么都不懂,跟个家庭妇女似的!”

我在这一头忍不住笑出来,他这是典型的对着和尚骂秃驴,我就是家庭妇女啊!

家庭妇女怎么就成了没有见识的代名词了?

偏见,绝对是偏见!

我在美国参加了“妈妈俱乐部”,妈妈们都是在家里专心带孩子的“家庭妇女”,几乎每个人都是怀孕生孩子后从职场退下来的,里面可谓藏龙卧虎。有一位哈佛医学院毕业的,住院医都做完了,马上就可以选择去挂牌开业或是进一步作专科训练。她突然想要孩子了,就窝在家里专心养孩子,两年多的时间连生了两个。

还有一个妈妈是希尔顿酒店的总经理,不孕多年,四十多岁终于怀上了,立即辞职回家保胎,一举得子之后,就把陪伴孩子当成了生活中的第一要务来做。

再举个名人的例子,美国众议院现任议长佩洛西,结婚头六年生了五个孩子,一直在家里做家庭主妇,直到最小的孩子上了中学,才走出家门从政,最终成为美国建国以来首位女议长。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家庭妇女与社会脱节,没有见识,俗不可耐……,我倒觉得是否有见识和做什么工作关系不大,曾见过大字不识的的老祖母,字字珠玑,充满人生智慧,也见过职场的高级白领,言语无味,偏执自大。

美国的在家妈妈们会参加许多组织,参与社会和学校的各种活动,生活内容很丰富,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可以轻易得到任何信息,想和社会脱节都不太容易呢!

可对家庭妇女的偏见根深蒂固,我自己就经常遇到。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貌似成功的男士端着酒杯过来和我打招呼,问起职业,我说我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出去工作。他目无表情地点点头,没有再和我说一句话,转身离去!
过了一会儿,又一个风度翩翩的帅哥来打招呼,问起职业,我略一沉吟,改口说本人是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哇!那聊得叫热乎,话题无限,意犹未尽。

还有一次在收到的群发邮件中,发现了一个失去联系多年的老朋友,我赶紧发去伊妹儿问声好,他马上回了,很热情地问起我的近况,我回信如实回答在家里带小孩。
这封邮件如石沉大海般,再无回音。

前些日子和初中一个女同学联系上了,她和我在初中考高中时成绩在班里分列第一和第二名,她后来上了清华,现在也在北美当家庭妇女照顾小孩。一个在国内经商很成功的男同学遗憾地感叹:你们两个当初可是班里的才女啊,怎么现在都窝在家里了?

尽管有种种关于家庭主妇的正面说法,比如认为全职妈妈在家里带孩子比上班族还要辛苦,美国官方统计家庭主妇一年创造的价值超过十二万美元,妈妈在家里孩子少生病老公可以全心工作……但我们中国人根深蒂固地不承认家庭妇女的价值,人们往往把妇女是否出外工作和是否独立联系在一起。

最难以接受我不出去工作的是我妈妈,她怎么也想不到培养女儿那么多年,最后我竟然和我那包小脚不识字的姥姥一样,整天围着锅台转了!

所以每一次给她打电话,她都会问我:“你不工作,家里钱够花吗?”问到后来我都无力回答,因为那是她的心结,怎么解释都是没有用的。除非我现在找份工作或者再去做生意,估计即使赔钱,她感觉都会比现在好,觉得我那是在干事业,而不是在家里围着锅台转。

另一位女友的父母来美国探亲,女友和她老公看父母住着挺习惯的,就提出给他们办移民,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在身边照顾着。但是她父母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偶尔来住住还可以,如果长期在美国生活,女儿不工作,他们花女婿的钱理不直气不壮。女友提起这事就感慨万千。

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所以很多人做家庭妇女久了就缺少了一份自信。能够坦然地面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坦然地面对其他人的忽视,坦然地面对并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丰富的心灵来支撑的。

我想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应该和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释然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