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届大会纪实
文章来源: 蔡真妮2008-09-17 14:37:10


九月十四日到十六日,“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召开了第十届年会,本人有幸出席了这一盛会。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成立于一九八九年,由台湾著名女作家陈若曦发起,会议地点就在她的能俯视金门大桥雾气蒙蒙美景的旧金山家中。当时参加会议的只有二十一人。




这是第一届年会会员合影,中间一排左数第五人为陈若曦,第六人为琦君,第七人为於梨华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个协会已拥有会员二百多人,几乎囊括了海外所有的知名女作家:琦君(已逝)、陈若曦、於梨华、施叔青、赵淑侠、 聂华苓 ……

该会入会标准第一必须是女性,第二要居住在海外,第三至少出版过一本书,第四要有两名会员推荐,第五要经过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还要缴纳会费。比入老鼠会难多了,人家不分男女只要交了会费就可以加入。

该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年会,地点由会员选定,在东南亚、台北、欧洲、加拿大都举行过,两年前的上届年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据说盛况空前,可惜那时我还未曾开始写作,无缘目睹。

参加这样的会议最激动是见到了许多敬仰的文学前辈,以前都是从书中想象一下她们的样子,如今可以坐在一起交谈,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粉丝”情节,只是喜欢的对象各有不同。

言归正传,这届大会是建会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共有 100 多人参加,除了会员发言之外,大会还请来了大陆著名女作家方方女士,《世界日报》副刊主编吴婉如女士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十多名资深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到会发表演说。


              方方在演讲


方方在会上的演讲题目是:女人的心没有家园,吴婉如讲的是“副刊的编辑与台湾副刊”,好像她的讲话是大家最严肃对待的了,因为《世界日报》副刊的影响很大,水准比较高,在场的好多女作家都有作品发表在副刊上,主持人介绍她上场的时候就幽默地讲:“下面请我们的衣食父母吴婉如女士上场……”
 

                     吴婉如在演讲

坐在那里听报告倍感亲切,好像又回到原来工作单位参加政治学习一样。我仍然记得参加政治学习的秘诀,要坐在后面,这样开个小差搞点小动作什么的都不引人注意。所以我坐在最后一排,果然有好处,方方和吴宛如演讲完后就坐在我旁边,想来她们也深谙开会的座位秘诀。我听她们两个小声讨论大陆和台湾哪些作家的作品好看,大有斩获。

会员演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淑敏的演讲,题目是:女性书写的往事今生,从先秦讲起,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女性文学,资料详尽,例证充实,这篇演讲稿子完全可以作为学术论文发表,再充实一下大概就可以编辑成书了。

赵淑敏是赵淑侠的妹妹,曾是台湾东吴大学资深的经济史和文学教授,两姊妹一个搞文学创作,一个搞文学创作兼研究,都是成就斐然。
 

                大会会场

国内来的女性文学研究专家演讲的内容分别是:

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谭湘女士:花团锦簇,华文女性文学写作丰收,

厦门大学文学所所长林丹娅教授:坐看云起,关于海外华文女性的研说

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乔以钢教授:大陆女性文学学科建设

贵州师大文学院院长林树明教授:大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作品的翻译与传播

中国当代文学所所长同济大学教授钱虹:文学与性别研究

同济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喻大翔教授:海外华文女作家文学成就概述



作报告的国内学者:左起喻大翔、林树明、钱虹、林丹娅、谭湘、乔以钢


国内的学者的水平确实很高,全是深入研究出来的东西,真才实学,听来很受启发。

什么东西一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比较吓人了,或者说可以拿来吓人了。原本只是随性写写玩玩的吾辈,现在听说写的东西都属于文学范畴,本来轻松自在“上下通气不咳嗽”的来开会,听完报告变得“上下憋气直咳嗽”。

不虚此行。

 

                     晚上会餐


蛋糕做得很漂亮,也非常好吃,双层分别夹的是草莓馅和芋头馅。美中不足就是题字写得有点那个,好看与否倒在次要,写错字嘛,应该说对女作家们很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