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顾问谈大学教育的目的何在
文章来源: 蔡真妮2008-04-08 07:40:32

最近在子女坛上看到今年升入大学的孩子们纷纷拿到了录取通知,捷报频传,真为各位父母高兴。十八年的心血灌溉,今天终于看到小苗苗长大了,开出了美丽的花。

将我去年为上大学的外甥女编辑翻译的一篇和大学生活有关的文章发上来,送给各位孩子要升入大学的父母,以此祝愿孩子们在大学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汲取更多的营养,结出累累硕果。

这是一位美国教育顾问专门针对大学新生写的文章,题目是《What Is the Purpose of a College Education?》作者是 Kevin Lee,他本科在耶鲁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后来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现在南加州拥有自己的教育顾问事务所。


现在可能要花费20万美元才能完成四年的私立大学教育,可以理解家长和学生都希望这个投资在将来会得到回报。然而,用一张文凭去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并不是你所花的大把钞票的最高所得。

要想最大限度地把握大学教育的机会,学生们应该专注于广泛吸取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累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和在真实的世界立足的资本。学生们应该踊跃参与社团活动,锻炼社交和组织能力,并利用大学的四年时光来发展自我:学会独立生活,扩展兴趣爱好,通过结识不同背景的人而逐渐成熟,并最终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成人的核心价值和世界观。

好的大学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好奇心、主动性和热情,并不取决于大学的知名度。这个国家数千所学校都具有充沛的资源和教授群以提供给学生卓越的教育,只有你想去利用这些资源,你的投资才会真的会值回票价。

 

            广泛探索

美国最好的大学和学院都希望他们的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将来能够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领导者并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许多家长惊讶于大多数的知名学府没有商学系或财经系,也没有热门的法律预科和医 学预科的主修。虽然发展一些适用的工作技巧很重要,但是绝大多数大学并不把重点放在这上面。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以便于他们随时能够迎接生活的挑战以及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通才教育”的基础。

这些能力包括基本的数学和写作能力,批判性地思考,及一些人文、艺术和科学上的常识。理想状态下,具备这种背景的学生即使是科学家也会是个高效的沟通者,即使从商也懂得科学;他们会积极尝试生活的 各个层面,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且能为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以及社区做出明智的决定;他们有雅量接受不同的观点,并且明了不同种族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同属人类;他们既能欣赏数学的美,也能欣赏艺术的美。

高中时期只有五门主要课程,而大学通常是至少有三十个以上的科系,有的甚至有上百个科系,每个科系又开有无数的科目。很少有学生早早就知道他们真正感兴趣的科目是什么,而即使早就知道自己未来方向 的学生,为了好玩,也应该尝试选修一些不同种类的课,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挑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尽快拿够学分。

学术的探索是大学过程重要的一部分,美国的大学可以更换主修,许多一开始想念音乐、生物、数学的学生后来从事的都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等专业。籍着修几门各个领域的课,学生 能够更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即使暂时不能换专业,也可以在未来的选课和择业中向自己喜欢的领域靠拢和交叉。

 

          主动向教授求教

要真正善用大学教育的资源,学生除了基本的必修课外,应该找机会从事一项自己主导的项目。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到机会做研究、参加工程竞赛、暑假做野外考察或者从事更深入的学术活动,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项目会有力地检测出学生把课堂上的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一个好的导师能够带来最有价值和回忆的大学生涯。一些辅导老师常常建议学生申请小学校,原因之一使这些学校的老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而不是去做自己的研究和发表论文。

我在耶鲁大学时,曾花很多时间和我的心理学教授探讨人的思维如何运作,讨论相关的期刊文章,并向她建议试验方法。结果很自然地我就在她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心理学实验:设计试验方法,编写计算机程序, 让学生做实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这一研究最终用来写毕业论文。至今我还和这位教授保持着联系,一有机会就到耶鲁去拜访她。

教授通常有对学生开放的办公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都十分欢迎学生,要把握和教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讨论的内容不限于课业,可以是他们上课时讲的打动你的好点子、课外读物以及任何可以协助他们的工 作机会。不管学校大小、无论学校是否鼓励这种互动,想要充分利用大学教育机会的学生都应该锲而不舍,勇于寻求和教授互动的机会。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外

Makingthe Most of College》一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统计学家,在这本书中他讲到,他曾让大学生描述在大学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特殊时刻,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选择了课堂外发生的事件。

大多数四年制大学不仅提供,而且要求学生住校,自有其道理。和同学一起住校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社区以及共同适应新的家庭。新生要学习和室友相处,这些室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是不同的 国家。新生必须学会在没有人监督下管理自己的时间,掌握像洗衣服这样的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大一通常是和朋友们建立密切关系的时间。我至今仍和大一时的室友保持者密切的联系,和他们及其他朋友的彻夜长谈是我大学经历中重要的一页。有些就近上学的学生,会选择每天或每周回家,如果可能的 话,应尽量减少回家的次数,以便顺利在校园里建立新的生活圈并使自己尽快独立成熟起来。

许多学生倾向于结交和自己背景及想法接近的朋友,其实应该利用在校园里这个独特机会结识那些生长在完全不同背景下的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东西。

理想状态下,大学应该是抛开经济、种族、民族、性别等等差异的地方,学生们仅仅以朋友、思想者、同学的身份相交,跨出自己的舒服区域,和其他人讨论宗教、政治、种族歧视、价值观等等敏感话题,这样,一个学生不仅能够发展和精进自己原有的观点,并且会更加了解其他人的观点。

校园中许多社团是玩票性质,但也有一些社团像运动队、乐队、校刊等是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的,但是参与这些活动会交到终身的朋友并经历很多难忘的事件,有些经验会终生受用。

我在哈佛法学院时,最难忘的经历是筹备一个为期两天的亚美法律和公共政策议题的研讨会。我和另一个同学从会议开始的一年前就开始筹办,我们邀请了演讲者,从赞助商那儿募集了五万美元的经费,管理十 几个法学院的学生,安排会议设施和餐厅,完成了大大小小几百件事务。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展现在眼前,学生应该冲上去把握住,尽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完成任务时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同时我们锻炼了在真实世界中的工作能力并和其他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最后,大学时代是由青春期到成年人过渡的时期。离开父母的好处并不只是可以随便打电子游戏、上网而无人责备,而是它给了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独立人格。如果应用得当,大学期间是一个 深入内省的时期,孩子可以反思他们成长过程中认定的或被强加的信念和观点,并且确认一些对于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命题:什么政治问题是重要的;接收或放弃宗教信仰;将来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等等。

对于许多父母而言,美国梦是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未来,对孩子们而言,同样的梦意味着找到他们自己路,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或许那并不是父母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教育的礼物是一个自由和选择的礼物。(The gift of education is a gift of freedom and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