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与焦虑 -- 也谈北大校长发言
文章来源: JustTalk2018-05-06 05:49:45

这篇是我家俩娃爸写的。
以前我俩因为观点看法的不一致,没有少吵架。这几年查经、读书、学习、思考,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也逐渐开始变化。当然,也可能是俩人都老了,没有那么大的火气吵啦,反正现在俩人观点似乎是越来越一致。

这篇文章是他针对北大校长道歉事件的一点体会,我没有追踪这个,但觉得老公分析得比较客观,贴出来与大家分享。下面是他的正文,()括号里的话是我的阅读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砾石篇】质疑与焦虑

最近这两个词成为网上热词,是好事,反应了大家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今天跑步时也不免想了想,跑步思考两不误。(见过一个老美,他也是锻炼的时候思考。我一般是在洗碗、开车、斩草的时候乱想。)我也是学理工的,语文水平很差。幸亏那时考大学语文只占100 分,得以蒙混过关。表达不当之处,欢迎不同意见,只要不跨省追捕就行。(难怪我家俩娃表达能力有限

1.  质疑

质疑是批评思维的其中重要一点。质疑比怀疑要更严肃,更深刻。但在这儿姑且不深究其差别吧。批评性思维我以前没有学过,后来还是从老婆和女儿的交流中偷听到的得意......。赶紧查查网上补补课。

适度的质疑是一个人或社会成熟的一个标志。不满足于填鸭式的接受,而是怀疑,分析,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意见。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个平衡我们学的辩证论及中国道家的阴阳平衡,讲的都是事物的平衡和两面性。如果质疑过度到怀疑一切,那就进入虚无。在哲学上也许可以接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是会造成负能量和混乱。

其实林校长并没有完全推翻质疑。在他的致辞中提到“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评是有益的”。他并认为“我们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http://www.sohu.com/a/230518999_372467)。我的理解是他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怀疑过多,缺乏共识和确信。所以他的“质疑与焦虑并不能创造价值”这句话单独看很有问题。但加上前后句(context),还是可以理解他的意思的。造成这么大的误解一方面是他(或他的秘书)语文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我想读者没有对Context进行理解。(断章取义害死人

2.  焦虑

焦虑是一种由于紧张,激动,无知,不确定引起的心理过激反应。这是人对外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反应。能给人带来动力。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焦虑的经历,焦虑是难以避免的。处理好了,是很好的动力,处理不好,转为病态,需要医治。社会也是,历史上多少文明就是在过度安逸中被相对落后的野蛮民族给打败的。(国家需要防患于未然?

林校长的致辞中,点到了当今社会在快速发展中带来的“焦躁不安”。我认为是对当前社会的一个正确判断。所以林校长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告诉大家焦躁不能产生价值。他试图让各位消除焦躁。我个人认为他在这方面碰到了一个极大的雷。消除焦躁不是大学校长在一篇致辞中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个广泛深刻的社会问题。简单地让大家不要焦躁,没有说服力,反而引起反弹。这点必须支持,对问题的过多地强调,不论是支持还是否定,都会使问题更加激化!所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民间争论一下没有问题,但不宜上纲上线

在网上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把一句话拎出来批评一顿,可能一时痛快。但也是失去了理性全面的思考。也有人出来说林校长是个好人。但这其实和学术水平没有关系。我觉的我们要用批评冷静的思维来质疑,分析,判断。任何事情都有其前因后果和两面性。这是一个成熟的社会需要做到的。

还有一点就是分清事实(Fact)和 意见(Opinion). 这也是我从女儿和老婆的对话中学到的再次得意一下,家中闲聊很重要!。孩子的学校有这种练习:给他们一段文字,让他们从中挑选出哪个是事实,哪个是意见。这也是批评性思维的一个方面。这是任何有意义辩论的第一步。这个看起来容易,其实挺难的。因为有的东西会介于事实和意见中间。有的也许就是半事实。从中甄别出来需要长久的训练。比如,林校长读错了字,这是个事实(Fact)。这个几乎没有必要争论。林校长这篇致辞水平不高,这是意见(Opinion)。大家可以争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我曾经写的关于 Fact 和 Opinion 的一些理解

事实(Facts) :在宇宙中存在的实体物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观点(Opinions):人的大脑中产生的抽象理念,只能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是人的主观取舍。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事实一旦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就可能有真假。
观点虽然是主观意念,但如果它描述的是客观自然规律,也算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