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中国艺术
文章来源: 汉至2012-11-05 07:28:53

作为艺术家,总不该不说艺术,可是艺术在中国人的嘴巴里,多半不是真的关于艺术,而是攻歼和人格侮辱。最著名的一个依据,就是人品即画品,而恰恰这样一句关于“品”的论断,正是没有任何品质的人用来攻击专业人士的利器。
因为,没有专业水平的人,要混在艺术圈里起哄,就要依靠这些似乎永远的真理做幌子,没有人品,也没有画品的人,反而一跃而成为审判者,可以评头论足,甚至点点戳戳任何人,难道不是中国政治制度在这里的一个缩影?所以,即使在民间的艺术论坛,也很快被这些不三不四的人把持,不要说主流的艺术圈,老老实实画画的,还不如哪个演艺圈的大佬客串来得吃香,据说某人刚学了一点滴答水墨,就开起画展来,新闻报道还铺天盖地,人家更有“品”啊,我们自愧不如。
再说过来,中国古代文盲太多,能够写个字,就是人上人了,所以写字就成了艺术(艺术论坛里看到的说法,很有道理),其实艺术在中国人这里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少,所以虚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最后把一点一划吹得登天一样不可思议,终于艺术不再看什么内涵了,而是看谁的脸皮厚、牛皮大了,甚至跟人类最简单的一种生理动作直接联系起来,就有了那些如同玩江湖杂耍一般的书法大师。
最近在审批一个新的学位设置,在学校的最高学术委员会,我本不该说什么怪话的,但是因为直接负责写鉴定,不得不说几句必须说的:实际上现在美国大学教育也是文科学位越来越泛滥,品类繁多,而含金量越来越少,尽管都以强调当今文化多元化作为口号,好像不得不交叉发展出众多的新课题,而一个学位的学习真正能在这个学校获得的资源,无论从师资或者课程设置上都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一个课题的容量,去掉口号和虚的东西,实质的可以进入深度探讨和研究的却很局限,也很浅,而这样的状况,相比一个通过必须的数理和逻辑训练,并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为前提的理科学生在大学的深入研究,简直就是可笑的。
再回头看中国的这些所谓的艺术,当那些以古怪当做真谛的大师大行其道的时候,已经不能说这到底还是不是艺术了,倒应该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艺术的因素罢了。好比卖酒的在酒里参了太多的水,都已经不好意思问: 你这酒里兑了多少水,而应该说: 这水里兑的酒实在太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