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吧,再体验一次!
文章来源: 汉至2012-11-27 00:02:01

歼15在航母上成功起落,而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却意外殉职在岗位上,我由衷地感动和敬佩!这的确是一种血的祭奠,将中国人的拼命精神推到了极致。

我不是想在政治上言说这样的成就的意义伟大,也不是要发表对军备竞赛临界点的担忧和个人理解,而是要称颂这种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精神,我以为现在的物质条件的优越,或许已经葬送了这样的精神,但这件突发的喜和悲的事件,给世界一个震惊!

记得小时候中国的画家们张着嘴巴惊叹巴比松画家的精湛油画技巧,接着一批又一批中国油画家在欧洲各大美术馆啃着干面包临摹学习,几乎所有的国人,甚至到现在都会有人说:那是西方人的传统,中国人怎么学得会?不要说整个社会群体的色彩审美水平低下,哪怕颜料和画布这些基本的绘画材料,对于西方人来说举手可得的,对当时的中国油画家来说都可谓步步艰辛!几十年过去,不要说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跨步世界艺术市场,那些传统的欧美人引以为傲的油画,也是中国画家大展才华的领域了。

更不要说尖端的科学领域,我们也看到那些刚去苏联的中国专家的羡慕惊叹的表情,看到西方人轻蔑的贬低和嘲笑,看到更多这样那样硬件的困难,这些中国的精英们,居然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那样多的发明成就,这些中国的飞行员们居然练成金刚般的体魄和凌霄的胆魄,驾铁马飞跃惊涛骇浪,实在要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我完全地理解中国这些一线的专家们的工作压力,自己在国内工作过,深有体会的就是这种战备状态的工作强度,所有的人不惜代价地为一个任务去拼命,就像米开朗基罗画天顶画一样,盖世伟业竟在外表看上去最平凡的人手里完成了。在西方世界,这实在太遥远了,根本难以想象!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们自己的学画经历,一坐下来就是四五个小时,不去管吃饭休息,甚至就一直站着画,而且用全身心去画,不知不觉中会被空间、结构和明暗关系浸化了,觉悟的思绪会不断地植入自己,直到眼前的景象发生质的变化,画面的效果才能和理解完全一致。但是学生们都皱起眉头:那怎么可能?不要说不吃饭了,一会儿不检查手机都心痒啊!

西方的教育已经太“人性化”了,也就是必须设计得让人轻轻松松来学习和掌握,否则就是有问题;学生如果不理解,问题就一定出在教师或教材身上。我手头要完稿的教材,就是按照这样的要求编写的,这是一种挑战,这样的思路很收欢迎。对我自己来说,却好象是一次机会,拼命吧,再体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