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春晚
文章来源: 汉至2012-01-24 14:47:31

我没有看春晚,觉得那色彩、那气氛,永远就是一大俗。不是因为在美国看不到春晚现场而故意这样讲,而是稍稍捡几个片段看了视频,就受不了。那样的形式、那样的腔调,哪里有什么改变?那些看着“故乡的云”流眼泪的老干部们,真不知道都在感动什么。这几天所有的网页和中文的媒体都在说春晚,莫非大多数中国人都在看?哎!

为什么中国人对这些自作多情的、轻浮夸张的表演和舞台效果都这样趋之若鹜呢?我原来以为这类东西也就是公社社员用来打发无聊的热闹,或者民工兄弟解闷消渴的浮云,怎么大款、大官、大牌们都在看?

原来,如果不看这些,过年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好做呢?除了平日里抢购名牌、显摆豪宅、搂二奶揽小三,歇下来,还有什么“高尚”事可干呢?其实,上至达官显贵,下到盲流阿三,中国人的品味是差不多的 --- 谁让他们本来都是一个阶级里混出来的,彼此没有本质的差别,他们的追求都是一样一样滴。

又要说到张艺谋的电影,过去他的作品至少还反映一些农民阶级的本来生活面目,在西方被看作一种艺术的真实,虽然很多人骂他是有目的地显丑,也博得喝采。可是现在他也富裕起来,做的都是大手笔了,也是春晚一个类型的,喜欢华丽的装饰,似是而非的传统,还有做作的故事情节。更多的人为她喝采,因为中老年心理的需要,号称“审美”。

可是他的上亿投资电影大片,竟不敌一本十来万小成本的伊朗电影“分离”,落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我拍手叫好!看来西方的电影评判并没有被金钱腐蚀掉,还是在注重真实的生活和普通人的价值伦理。这本伊朗电影,并不是在伊朗违禁的,或为博得西方欣赏而作的,它确确实实是在伊朗拍摄,被伊朗普通人所接受,也同时获得了所有政治上敌对的西方国家艺术界的一致好评,我相信,所有近乎满分的评估,都是出自真心诚意的欣赏。

在文化上,中国太落后了;只要人们还在看春晚,庸俗虚假就不会离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