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MIT老中儿子的故事
文章来源: GoBucks!2022-12-19 10:01:06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老李(化名)。由于三观类似,我们成了好友,无所不谈,最后还成了一阵子的同事。

老李前不久退休了,时不时还跟他保持联系,聊聊天之类的。疫情期间,不方便外出吃饭,只能电话煲粥了。

老李是啥事都要争第一的那种人。祖辈是黄埔军校的。可惜不是早期毕业的,否则去军校就可以查到他的名字。 他当年是某名校系里第一个出国留学的。行业里不少名人都是他的同学熟人。可惜,老李出国后只拿到了个博士学位,而且还非常难产。第一个学校没有拿到,只好转校继续攻读,最后终于拿到了,花了十年的时间。读博的事情成了老李一个遗憾。按理说,此事一般不再提及,但他非常痛快地跟我叙述,估计是用它来惩罚自己不够努力。

老李的儿子是个神童。小的时候连续跳级,还参加了美国奥林匹克队。高中毕业后,被哈佛,MIT,斯坦福之类的名校录取,最后选择了去MIT。老李常说,MIT = Made in Taiwan。 他儿子在MIT没到四年就毕业了。跟老爸一样,继续攻博,同时被哈佛,MIT等名校录取。最后选择了去UCSF,说是喜欢加州的阳光。我估计是他嫌老李话太多,想独立,需要远离父母。 老李是想他去哈佛的,毕竟UC这个大学在华人圈子里还没太大名气。 老李不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不愿意再继续听父母唠叨。 

在UCSF,他儿子提前通过了博士基础课的答辩,进入博士论文阶段。 原以为他可以顺利毕业,可途中杀出个程咬金,他儿子放弃博士,跟人下海创业了。这不奇怪。我女儿参加了UCSF医学院面试后认为,这个学校不少人都想下海创业,这在东部的学校比较少。加州的大学有一种浓厚的创业精神。

经过几年折腾之后,他的创业公司失败了。为了生计,只好做房地产中介。 老李退休后想搬去住在独子的附近,但被拒绝了。还是老话,不想整天听父母唠叨,尤其是老李,主意巨多,而且非常热心,让人受不了。

我想,老李在儿子小的时候肯定对他关心太多。等孩子大了,自己有看法,独立了,他就不再想听父母的意见。这其实是好事,可老李却想不通,甚至认为儿子有点绝情。时间长了,老李也清楚了,再管也没用,而且会影响双方的感情。儿子现在还未婚,这也是件操心的事。老李也有很多想法,但也不好多说。这样的心情估计很多做家长的都有,尤其是曾经是学霸的家长。子女教育是个非常特殊领域,并非学霸就能够自由驾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