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在的标准,在一方没有同意的前提下强行拥抱同事是属于性骚扰。电影《芳华》里面的刘峰摸触女同事应该属于性骚扰,导演为了避免你说我说,特别安排了其他两人见证了这一事件。如果没有这两人,这个事件很容易被说成是陷害活雷锋。 刚看完油管上盗版的《芳华》电影。总的来说,故事情节不如《老炮儿》紧凑,尤其在电影的后半部,剧情发展的很快,但又缺乏故事细节,让人感觉内容很多,却不精彩。电影很长,超过两个小时。其实内容不需要太多,关键是要有精彩的故事,让人看了不觉得累。我认为冯导演除了敢于拍戏以外,还需要在故事情节方面有所提高。有趣的是,国内审查为什么不先查剧本,这样可以避免损失。等戏拍好了再审,没通过不是非常浪费吗? 《芳华》写的是我长大的那个特殊年代。对于孩子来说,少读书,整天玩,童年是非常美好的。这跟现在的孩子大不一样。那时课还是要上的,也有期末考试,甚至还要上什么晚自习。有一段时间,当地电力不足,学校还购买了柴油发电机发电,让学生能够上晚自习。其实啥也没学到,晚自习基本不是看小说就是干别的事情。我在的大院经常晚上放电影,尤其是打到四人帮之后,大批的文革电影被解禁,看不过来。70年代,一个星期只休息星期天,很多时候周日也放电影。由于有晚自习,想看电影必须得跟老师请假。老师是很不愿意因为看电影批准请假的,因为这会影响其他同学们。没办法,只有旷课逃学才能看到电影。 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参加政治活动,课没人教,但学生还必须留在课室里做功课,比如写字抄书等等乏味的事情。班上总有胆子大的同学,号召大家旷课出去玩。小镇不大,只有一个公园,里面有不少池塘。记得,池塘的水被抽干了采石头,时不时能听到爆炸声。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公园里的烈士陵园,有大片草坪,而且很安静。不好的是能在角落里看到避孕套,大概晚上有人在这做爱吧。 中学学校抓得很紧,旷课不容易。基本是早上上课,下午劳动。经常是连续几天劳动,有时会更长些。劳动基本都是开荒地。南方除了山丘以外,基本没有什么荒地可开。开荒是从墓地下手的。过去很多地不整齐。不知谁的主意,要把所有的地弄成方方正正的才行。墓地经常夹在农田之间,所以必须平整。 小孩子对死人有一种恐惧感。第一次看死人是公审枪毙犯人,有反革命分子,强奸犯,等等,每次有十几个人之多,有男有女。有个人的名字跟我一样,枪毙的都要打个红叉,让小孩们笑话了好久。公审都有好几千人参加,小孩根本看不到枪毙的情景,只有枪毙之后,大人散掉后才去看死人。最让我晚上做噩梦的是一次学农,早上去到看到在迁坟,专门有人打开棺材,整理尸骨。由于这人死了不够长,肉还没有完全腐烂,需要用小刀才能刮干净,不带手套。 小镇上时不时有强奸犯,案发后基本都给枪毙了。学校里似乎还是非常安静,男女学生之间界限分明,直到上初中以后,这时是发育期。南方的夏天非常炎热,课室里没有风扇,只有开窗。遇到没风的天气,课室里的汗味很大,尤其是周边农村来的学生,他们在家每天都要干很多的活。还记得前面的一位女同学,夏天衣服上都是白白盐,一圈一圈的,跟出汗有关。印象最深的是某一转学的男生喜欢班上一女生,而且是喜欢得不得了。有次晚自习,他突然来了,走到女生面前让她出去一下,把该女生吓坏了,赶紧躲到一边去。其实该女生也不是什么好人,据说整天跟社会的一帮流氓在一起。一年下来,他疯了,彻底疯了。不来上课,只是有时在大街上能看到他。那个时候,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两个疯子,都是男人。有个据说还是清华毕业的,个子很高,衣不遮体,小孩子都很怕他。 《芳华》里面都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小孩子不清楚,尤其发生在文工团里的,可以说在当时可是高大上的。我们接触到的部队文工团是没有电影里面的那么洋气,听到的都是革命歌曲。电影《芳华》里面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里面的一段小号,这在当时是根本听不到的。早期放《列宁在1918》里面有《天鹅湖》,放映员都要遮住电影里面的芭蕾舞蹈演员。还有,那个年代军人站岗是不戴头盔的,而是军帽。 总之,冯导的《芳华》在国产片里还算是不错的,只不过发生的事情一般军人百姓是很难遇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