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育系统出了问题,不是理科生的问题
文章来源: 润涛阎2011-02-18 07:43:31
----与悟空孙商榷

润涛阎


悟空孙网友撰文说,在美国发生的中国留学生杀人十个案件都是理科生,便由此推出是文理科分开造成的后果。本人认为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在美国,杀人或自杀的理科生多,因为理科生留学的比例高很多,估计高10倍都有可能。按照高十倍的数字计算,杀人的十个人,应该有一个文科生。所以,即使一个没有,跟有一个也不是太悬殊。要是以后接着发生杀人案件,到100个人的时候,说不定就有不少文科生出来了。

事实上,根据国内统计,国内大学生自杀率文科生高于理科生。但如果不考虑大学生,高中生和高中生以下的毕业生中,女性自杀的比例高于男性,但在大学生里男性高于女性。

文理科分开不好,但这是否就是杀人或自杀的原因,值得探讨。大圣的文章,理论上讲得通,但有一个问题:中国的文科教育,也没有人文教育,也没有人道方面的教育,都是为了高考作文而学习,大学就是为了拿个文凭。党的政治课教育想培养出来的人才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听话的将来能干活的工具。不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在国内的教育体制下,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甚至理性教育,都属于地地道道的功利教育,都是混碗饭吃的途径。即使文理不分开,只要是高考分数定终身,就不会阻挡卢刚、李天乐这样的杀人案件发生。您也许不信,我绝对相信。而且越是名校,父母在推孩子只读书的力量就越大,孩子的畸形心理发育就越严重。

中国的教育,不是让学生懂得社会学知识,因为那样就是培养党的掘墓人,所以,党不干。关键还是党这个毒瘤。一党专政才是根本的根本。我写的前文只是想说,在这个体制前提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好一点。在海外,也有不少中国人按照国内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的。

习惯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这个,没有争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社会学家研究出中国的孩子与其它国家的孩子在习惯上、性格上有何差异,但澳大利亚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的孩子严重缺乏自制力。而很少中国人包括海外的学者明白自制力(SELF-CONTROL、SELF-DISCIPLINE)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却乏SELF-CONTROL的人基本上个个都是IRRATIONAL,EMOTIONAL AND IMPULSIVE。一旦心理出了问题,加上人生观的扭曲,自杀或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统计表明:中国的青年人自杀率世界第一。

自制力缺乏是第一步。没有了自制力,也就在父母与老师的压力下只读书,读死书,因为干别的不舒服。不干别的,就以为读好了书考高分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在温室里长大后,就抱怨别人不像妈妈那样给自己筑造温室。一旦遇到挫折,就爆发,就报复,就杀人。但最原始的原因是童年时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温室里泡大。古人云:溺爱孩子就等于杀子。再加上政府不想培养有独立思考的自由主义者以延长一党专制的制度,这样的孩子,越是分数高,越是名校出来的,就越没有人文思想和道德情操,甚至以自己为中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以,学哪个学科没啥差异。反正读书都是为了钱途,根本不考虑人活在世上的本质是什么这类问题,整个社会都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成功与失败。名校培养出来的官员清一色贪官污吏,培养出来的教授很多都是骗子,甭管是文科毕业的还是理科毕业的,遍地贪官污吏,处处学术造假,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当年刚刚开放出国留学时,北大的一位领导预测,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去美国留学,30年后就会有三五个诺贝尔奖得主。30多年后的今天,三五个得主竟然大变活人般变成了杀人犯。可见,没有情商,智商的发挥也受到严重限制。

古人把才与德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了,读书好的人与没有读好书甚至没读过书的人分为四类:

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有才有德;无才无德。 

可见:才与德不平行,也不互斥。按照对社会的危害来说,其排位是:

有才无德>无才无德>有德无才>有德有才

也就是说,名校即使录取不到有德有才的,那也不能录取有才无德的,因为这些人比无才无德的糟糕,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在“无才无德”与“有才无德”中选择,北大清华应该选“无才无德”的,至少比“有才无德”的对社会的危害更小。即使都是贪官污吏或学术骗子,其程度有差异。

记得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里评论蒋介石时有一段算数式“量”的描述。他说,人的才能要永远低于道德,道德要永远高于才能。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可悲的,一旦有权便祸国殃民(25年前读过他的回忆录,大意如此,并非一字不差)。

中国名校录取的学生与德、修养无关,这才是教育的悲哀。只看分数,就是只认同智商,而对情商不屑一顾。而即使对于个人成功来说,情商要比智商重要得多,跟别说缺乏情商培育而引发自杀、杀人、造假、腐败这些社会问题了。

那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良好的教育与是否毕业于名校无关。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仁爱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真理世界,从来没有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人生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让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体育运动,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上面这段话引自于菲利普 B . 泽里库

一句话,面对逆境时你不能从容,遇到困难时你不能微笑,遭受不公时你不能淡定,不认同劳动光荣而只知道索取不积极奉献,那你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与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无关。学校的名声只是你的衣服,看上去华丽,一旦接触才知道内在的价值。不夸张地说,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技校,还没有大学。大学的特征是能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而非有操作技能的理工科机器人和人云亦云给当权者拍马屁的奴才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