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生活:在国内过年的所见所感
文章来源: 我生活着2024-02-20 07:15:15

有段时间没写文了,一是忙着过年,另外也是偷懒,现在想写,却不知从何写起。生活累积得太多了,就像春节后家里堆积的年货礼物,让人头疼,需要慢慢地处理,消化,然后才能恢复到简单正常的日子。

今天先写篇流水账,把春节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打个包,丢了,再轻轻松松地过我的小日子。

好久没在国内过年了,这个年要兼顾到双方的老人,年三十在深圳陪公公婆婆在老公的大哥家过年,因为这是大哥搬进新家的第一个年。

春节前,我们去逛花市,买年货,感受国内节日的气氛。这里的年味不比英国圣诞的气氛差,只是文化差异,市场上所买卖的东西不同而已。国内的年货礼物的包装更奢华,更浪费,更不环保,幸好,这里还有很多收纸皮的人,可以变废为宝,再利用。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早二、三十年前,春节期间几乎是空城,留在深圳过年的人,年前要备好充足的食物过年,直到年初八以后,返乡的人才回来开市。

我出国前在深圳工作,也只在深圳过了2个年,冷冷清清,寂寞。

这个年,虽然在自己的窝待的时间少,但还是简单地布置了一下,添点喜气。对联是堂妹送的亲笔字。

这个年,我很有兴趣地想看看深圳过年的情况,甚至跟老公约好了,吃过年夜饭后走路回自己的家,感受一下街上的冷清,结果,老公的二哥不忍心我们走路,把我们送回来。

今年虽然官方规定年三十不放假,但年二十九这天开始,很多单位都放假了,只是留了几个人值班。从年二十八开始,小区的停车场,街上的街道,车辆变少了,我们走在路上,才感觉到了,这个时候的深圳才是适合人居住的环境。像沃尔玛和天虹这样的大超市也正常营业。

我每次回家乡都是搭哥哥的车,2个哥哥和侄子年二十九都回去过年了,我只好搭高铁回去。

春运一开始我就抢初二回娘家的高铁票,结果没票了,只好买初一下午的票。

初一深圳的地铁冷冷清清,没几个乘客,深圳北高铁站却是人头攒动,估计都是年前没赶上回家的人。

深圳春节期间,公交地铁照常运行,只是时间有所调整。在英国,圣诞节那两天是没有公交车的。中国人口多,如果没有公交,社会秩序就乱了。









过年期间,在大城市,交通是畅通的,在小城,在农村,反而到处塞车了,因为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领、蓝领和农民工都开车回家乡过年了。

年后在村子转一转,发现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停着小轿车,真的很高兴看见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前我母亲一再嘱咐我们不要买糕点零食回家,说现在的孩子不喜欢吃这些东西了,给左邻右舍的老人、孩子发个红包就行了。

每家每户也装了太阳能,天气好,用热水和照明都足够应付。因为有太阳能照明灯,夜晚的乡村也是美丽的。

年初五过后,乡村开始变得安静了,回家过年的人为了避开交通拥堵,陆陆续续开始返城。

我的2个哥哥嫂嫂初四回娘家去了,2个姐姐陪我在娘家多待了2天。初六,我也跟着哥哥的车回深圳了,如果我要坐高铁回深圳,要到初九以后才能买到票。





听说春节后的深圳景点人山人海,哪里来的人呢?很多人都回家乡过年了。可见也有一部分人留在深圳,他们的父母从家乡来这里过年。春节后,城市之间的人也在流动,去别人呆腻了地方走走。看新闻说,广州、上海、重庆等一些城市,节前和节后,城市人口的双向流动基本持平。走出家门,就要吃住,人员的流动,就是消费,消费多了,经济就会变好。在街上,在高铁站,在景区,在花市,在商业区,看见人来人往的潮流,怎么会担心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呢?

初七,我们跟着老公二哥的车想去东湖公园看菊花展,没想到因为人太多,要预约,结果没进去。初八,我们搭地铁到比较偏远的西乡平峦山公园,这里游人稀少,非常安静。

初九,想着很多人都开始上班了,我们又去了南山的荷兰花卉小镇赏花,没想到,还是那么多人。这里聚集了世界各地各色花卉,花店、宠物店开了两条街,这里是爱花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