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隔离,英国华人成了最可怜的人
文章来源: 我生活着2020-03-18 08:29:54


英国的疫情发展不容乐观,到3月17日确诊病例已经是1,950 人,71人失去了生命。

英国政府提出“群体免疫”的说法也是无奈之举,英国的医疗服务虽然是全民免费,但非常脆弱,容纳不了那么多的病人,平时看病都要预约,排队。

中国人民取笑外国人不会抄中国抗击疫情的作业,是不了解国外的文化和国体。吃政府福利的家庭每周领取福利,根本没有余钱囤货。昨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告诉我,她拿到每周的生活费后搭的士去超市,结果超市几乎空了,卫生纸、洗手液、面粉、土豆、罐头、冻肉等都没有。每天一早超市门口排长龙等着产品上架,中午过后,超市的东西所剩无几。

今天一早看新闻,各大超市开始限购了,每样东西只可以买3~4件,保证人人都可以买到东西,稳定人心。

昨天,英国首相鲍里斯宣布:一人有症状,全家隔离14天;70岁以上的老人、孕妇自觉地在家里隔离12个星期,避免出去感染病毒。

感觉英国的防疫措施越来越紧,这对百姓来说是好事,政府重视了,百姓就安心。但为了保经济,英国政府不会强制推行限制的措施,因为一旦政府强制了,就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相应的保险服务也要跟进。


自从英国政府提出“群体免疫”的防疫措施后,我们呆在英国的华人成了被遗弃的最可怜的人。国内的亲朋好友纷纷地发来问候,同情和鼓励,不常联系的同学朋友也表达了关爱。

从英国留学回去的朋友发来问候:“久未联系,祝各人好。过年前后国内疫情较为严重,我们一个多月都是宅在家,吃了就睡,醒了又吃,还好除了不能出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较正常,现在国内情况已基本稳定,就是不敢随便外出。现在轮到欧洲那边较为严重,特别是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和民众的看法,有点象武汉开始时的情况,实在有点让人担心。你们情况如何?影响大不大?建议你们要小心谨慎,注意防备,家里多备点食物、生活用品,没事少出门,少与人接触,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但愿你们影响不大,一切安好!”

不常联系的表哥也来问候:“表妹好!听说英国女王为躲避疫情都转移了,你们要多保重呵!”

初中同学的问候:“听说英国政府说放弃“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让大家都产生抗体。真有这事吗?自己一定要小心,中医说多喝红糖姜枣汤,可以抵抗那种病毒。保重!”

婶婶的提醒:“听说英国疫情严重,一定要坚持做好防患工作。大葱大蒜姜片红糖水可包多点来喝,有预防功效。”

高中同学的询问:“英国是什么情况?注意防控!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注意消毒,提升免疫力,隔离是最有效的防控办法。好好保重,管不了别人,管好自己,自我防控,自我隔离,一定要做好。不同的交化传承,不同的生活观,对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好好活着才是最好的生活!”

一个做医生的同学也来问候:“看新闻说欧洲的疫情很严重,你们也要注意防护。最好能够佩戴口罩。”

大哥最关心我这个独在异乡的小妹,“英国看样子疫情会失控了,你们可以停业就停业吧,不能停业就要戴口罩。堂妹家有口罩,可以寄点给你们。”

事实上,两天前堂妹夫就已经把100个口罩寄出来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收到,非常时期,很有可能被征用,我自己网上订的口罩到现在也没有收到。

堂妹说:“我在英国的同学,她很紧张哦,提前准备了很多口罩,给两个小孩办停学,还研究过万一感染吃什么药(因为英国的医院不收治轻症),并根据国内方舱医院的经验准备了一些药物。”

这是方舱医院的用药


这是中药药方,她说在英国能抓到这些药

堂妹循循善诱的说:“当然这是万一的准备,自己做好防护最重要,我同学说所谓群体免疫,是政府无能、消极和愚民,她不信,因为这个病即便治好也有后遗症,获得这个疾病的免疫力,但身体其他机能下降了,损失更大。

根据国内的经验,轻症患者不要自己吃布洛芬,阿司匹林之类的药,反而会转成重症,方舱医院给所有病人吃中药,还有其他一些抗病毒药物。

方舱医院用的中成药是连花清瘟胶囊,据说小柴胡、双黄连也可以。

凡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就如我们要学习一些救急知识一样,以防万一。”


对于堂妹的细心,我无地自容,“希望不会走到这一步。我家的中成药全都过期了,家里没有备药。”

大哥一看,又担心了,“适当做些准备是应该的,以防万一。”

大嫂也着急了,“我邮寄一些药给你吧,不知要多长时间才到?先看看堂妹邮寄的口罩能不能这么快收到再说吧。”

亲朋好友雪片般的问候和无私分享抗击疫情的方法让我温暖和感激,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成了最可怜的人,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

我对大家表示了我的谢意,我会远离人群,自己小心点,让亲朋好友放心。

为了不让国内的亲人过分担心,我分享了英国群体免疫的暗中布局,另类的解读:

1. 吓走很多欧盟人
2. 吓得欧盟人不敢来
3. 留在英国的流动人口迅速下降
4. 政府已经开始默默地给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吃的送药
5. 政府征用了私立医院8000张床位,新建了重症监护室
6. 购买并生产制造了大量呼吸机
7. 给医务警务的孩子组织托儿
8.让军队驻扎在医院和超市,负责维持公共购物和就医秩序。
9. 牛津大学是世界上率先生产出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的地方。
10. 正在兴建疫苗厂,以便未来疫苗大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