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 Conquete de l’ouest夏日西行(16):Victoria风情
文章来源: longhair2009-03-08 19:00:07


第二天一早,又吃了一顿长长的、比前一天更丰盛的早餐,我们 8 :50 终于出了门,去赶 10 :00 的渡轮去维多利亚。

很奇怪的是,想着轮渡码头这么大、这么重要个地方,GPS 上怎么都该有吧。可上了路才发现怎么也没法把它找出来、设成目的的。我们就只好根据记忆中,家庭旅馆的女主人给的方向和简单的指引去走了。

一路上走错了两次,第一次是跟着别的车出了高速的出口,开到一个小村子里去了,问了两次路,稍微费了一点周章才开得出那个村子,上了正道。第二次更好,不知道怎么就开到一片漫漫有些无际的田野里去了。好在路边停着辆小小的工程车,还有个人在附近。 一问,原来我们刚才走的路,一直走、不用拐弯就可以到轮渡码头。

果不期然,兜回到原路上,走了没多远,就看到路上方有一个很大的电子显示牌,显示十点的船还有多少空位。我们一看那数子还很大,立马放下了一半心。另一半呢,就还悬着,不知道还有多远,我们十点前赶不赶到。

结果,码头并不远了,等我们到那里,十点的船还在放人。虽然我们的车停在了最下层最尾巴的地方,但是我们是赶上了,而且呆会儿到了,我们还可以是最先离开船的那拨儿。

1 )



船挺大,装满了车,人也不少。可能因为当时天气不太好,而且海面上一直风很大,所以没觉得有什么景致好看。

大人们有些无所事事,小朋友就到儿童乐园那块跟其他小孩子玩,到后来干脆去看起电视卡通去了。

船在 Swartz Bay 靠岸是大约十一点四、五十的样子。开着车下了船,出了码头,没多远就有一 Information Centre 旅游信息中心。到里面拿了些资料,让他们建议了条一天游玩的线路,然后就朝 Pacricia Bay 而去。

沿途看到有种蓝莓的园子,我们停了下来,本来想进去看看,结果人家不肯,周围都拦住了,就有个小棚子搭在那里,接待要买蓝莓的人。我不是好蓝莓的人,不过,这么新鲜,怎么也要买盒尝尝鲜的。只是他们没有水可以给我们洗蓝莓,跟那个卖黄樱桃的园子真是没得比。

2 )

我们想去的是沙滩的,而去到的是一个海滩,一个有很多石头、没有沙子的海滩。所以,我们其实是坐在远处,看太平洋的水而没有得亲近了,甚至离前一天都不如。那天,小朋友至少还是水里滚了滚,大人也好歹踩了踩水,脚上、腿上沾了点海盐和沙子什么的。

不过,那时候天气已经转好了,天蓝水蓝云白、而且清清澈澈的。那里没几个人,有几张野餐桌。我们沫着暖暖的阳光,就着咸咸的海风,又来了一顿舒舒服服的野餐。东西除了之前园子里买的蓝莓,还有刚才到这之前,还专门找了超市买的这肉那肉、这酱那酱的。

3 )


4 )


5 )

6 ) 

这里一面是海,不仅有两艘大游船停在那,还时不时有些私人飞机,起起落落的。

7 )


8 )



另一面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地。七月的天,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草居然黄了,盛夏倒是有些秋天的韵味了。

我们刚到的时候,正好有割草机在那里来来回回地割过草,所以,空气一股草香,青青的和枯枯的交融一起的那种。

9 )


离开 Patricia Bay 继续往前,就到维多利亚必去之地—— The Butchart Garden 。这个花园现在就略过不提,因为它实在是太值得单独开一篇来说的。

在花园里真的只是走马观花,也花了两、三个钟。出了花园,我们就没继续前行,而是从西向东横穿了岛,然后沿东海岸线走,一直走到 Beach Driveway 。 那一段,有很多又大有漂亮的房子,不远就是无敌海景,住在那的大概都是非富则贵的吧。

一路上 ,有些 Beach Access 。于是,我们就时不时停下来,走上海滩去看看。这些有的是沙滩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沙滩上总是有很多横七竖八的木头。它们怎么去那里的,又有些什么用呢?

有些海面上就有密密的点点白帆,都是大大小小的私家游艇。因了这些白帆,偶尔一刻,会觉得好象是在斯德哥尔摩城外的某个岛上看到海面。一样一样的,有着蓝蓝的海,白白的帆。

10 )


11 )

12 )


走完Beach Dr,就拐上17好高速公路。时间不早了,我们还得从岛的南端赶到北端去再坐渡船回去呢。

我们这次又是时间恰得刚刚好,到了码头6:50,很幸运地还赶得上7:00的船。在船上记记当天的行程,整理整理这么些天的笔记,草草算了算全部费用,是超过了预算的。 不过,行程就剩下西雅图了,租的车第二天也就还了,而车票、机票都是买好了的,所以,一起还在控制范围内。

到了Tsawwassen已经是九点了,等我们找到Rainbow介绍的那家海鲜楼坐下,都已经快十点了。有些遗憾,那蟹没我期望的那么美味,不知道是蟹本身的问题,还是蒸蟹的蒜的问题。不过,大朋友就吃得很欢快,唯一遗憾的是,他问了一个又一个服务生,就硬是没能要得到Garlic Butter;不说要到了,里面有限两个能讲英文的说,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这就搞得我都有些奇怪了,餐馆里服务生不讲英文不说,加蒜蓉的黄油,这边这么大众化的东西都没听说过, 难怪说华人在温哥华就象是生活在国内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