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04)流言四起
文章来源: 万家述评2012-06-20 09:43:04




山雨欲来(04)流言四起

到1988年10月底,经济紧缩已经明显的影响到四通的业务。老段告诉我一则小道消息:“这次治理经济环境,主管公司检查还是王鹤寿。而且四通公司又榜上有名,这一次京海排第一,四通排第二。”

当时的小道消息满天飞。流传得最广的,是邓小平儿子通过康华公司谋私利和赵紫阳的儿子倒彩电。最后调查的结果,都是查无实据。但许多人不愿意相信真相,更愿意相信流言,因为他们心中有怨气,一个个都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相信他们两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当时流传得次广的另一则流言是说四通的总经理是万里的儿子(或侄子),而四通是中国最大的倒爷。所以我知道这些流言的含“真”量很低。

但人言可畏,邓小平不得不下令关闭了康华公司,赵紫阳也提出可以从他的儿子查起。他的这个儿子,后来我在巴黎和他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二军为人正派、勤俭朴实、思路清楚,是那种可以深谈的朋友。我更认为邓朴方为残疾人谋福利,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四通一直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也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四通的干部会上,谈到这一轮“治理整顿”时,储忠说:“我们不怕查,就怕断路。”

所谓“断路”,一是抽银根,缩减银行信贷;二是控购,限制购买四通打字机,压缩我们的市场规模。这两下都是致命的招数,可以说是两头设堵、不留活路。因为现金流是一个企业运转的血液系统,掐断我们的财路,就是掐断我们的血液循环,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公司财务部原来的预测是流动资金没有问题,但没有估计到形势的变化。现在,农行要抽贷款,理由是今年粮食大减产。急电:对非农业贷款只收不发。给四通的信贷要收回1,000万元到1,500万元。这就开了一个很大的资金缺口。

屋漏偏遇连夜雨。四通财务公司原来可以同行短期拆借,也得到过承诺。但现在形势陡变,其他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不敢拆借了。11月份我们要还银行信贷3,700万元,还贷没问题,问题是没有后续,再借就借不到了。当时四通所需要的现金流大约是8,000 – 9,000万元,现在大约要压缩到4,000万元左右。虽然流动资金余额压缩了50%,但在当时中关村一条街上,已经是难能可贵,非常不容易的了。据我所知,其他的公司更困难。

储忠说:“紧缩对公司也有好处。过热膨胀不是好事。可以趁机整顿一下。按照现在的规模,想根据10月份报表调整资金计划,给出硬指标,不裁也要裁。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我们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积极的销售计划。”

主管销售的段永基表示为难:“现在市场萎缩,门市已经有反映。这个季节本来应该是销售旺季,每天的销售额应该在100 万元左右,现在只有一到二成的生意……”

老段还说:有人大常委向中央告状:“三中全会以后,中关村仍然购销两旺,这是党风不正的表现。”购销两旺,就是党风不正?改革十年了,这些人还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文革思维,一叹。

再就是控办,就是控制集团购买办公室,正式发文限制购买一部分商品。《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财政部建议只是笼统地说限购电子打字机,但湖南省控办则明确地把“四通打字机”列为控购商品。

一方面抽你的血,一方面限制你的造血功能,这不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吗?

我们有一种被窒息的感觉,希望通过媒体发出点不平之鸣。于是我找了几位新闻界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