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岁月(01)重逢赵大大
文章来源: 万家述评2006-05-15 15:18:16

网络时代,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前老同学离校分手以后,各奔东西,世事茫茫,要想聚谈一次,何其难也。 清华有个校友网,我偶尔上去逛逛,发现班上同学常在坛上出没,于是就同他们聊起天来。一下子咫尺天涯,近若比邻。聊着天,自然钩起许多亲情和友情,当年清华校园生活的回忆,又鲜活地浮现出来。我把和他们在网上聊天的片断整理出来,既为自己生活中的青春岁月留一个拷贝,也可以给有兴趣的朋友提供点饭余茶后的谈资。娱人也娱己,亦人生一乐也。

江苏铜山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一九六四年考上清华和我同班的就有三位。所以就称他们为“铜山三杰”。他们当中最可爱的是赵阶松,黑里透红的脸庞,一双明亮的黑眼睛总是充满了善意。三十多年不见了,总还记得他朴实可爱的样子。当时有出著名的话剧叫《霓虹灯下的哨兵》,剧中有个“黑不溜秋”的赵大大,他就很自然地被叫做赵大大。因为我名字里有个“南”,所以成了“童阿男”。说实在,这还不算太委屈我们。可乐的是我在文艺社团同宿舍的两位:一位是物O的郑元芳,大家就叫他“郑媛媛”;还有一位九字班的曲从钰,东北人,黑而胖,却被叫成“曲曼丽”,那就有点委屈他们了。

在网上遇到赵大大,我就跟他开玩笑:“嗨,我们还同台演过戏呐!”当然,我说的“演戏”,只是个比方。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人的一生就是一部连续剧。清华那几年,应当是人一生中难忘的岁月。赵大大的淳朴、善良,让我至今还想念他。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有过困难的时候,但我能感受到从他那里来的善意。也许,他并没有说什么,其实,也不需要说什么。

他很快就给我回了一个贴:“接着你‘人生舞台’的话题再谈一谈。任何人在‘人生舞台’上都会有所表演。我认为在‘演绎人生’这部戏剧中,作为舞台上的演员,你永远是受关注的主角,并不断演出诸多精彩的片段。我佩服你的记忆力。本人还有一个绰号,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不过我对那个绰号还是接受的。随着疯狂年代的过去,有时回忆绰号的来历还挺有意思。”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还有一个绰号,叫“赵老机”。在那个年代,凡是对敌斗争不坚定的,就是机会主义分子。“老机”,就是老机会主义分子。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绰号,正说明他在那个疯狂年代并没有去紧跟,去说违心的话、去做违心的事。我想,这也是他人缘好,至今让人还想念他的一个原因。

刚到学校时,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往事,是他们三位铜山老乡从家里带了一包煎饼。干得铁硬铁硬,甚至有点发霉了,他们还舍不得扔掉。每天晚上在宿舍里听他们解决煎饼的嘎崩声。让我这个“城里人”很受教育,一下子找到了同他们的思想差距。后来我在文革后期的学习班上再三“斗私批修”,始终也过不了关。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