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陆移民:尴尬的爱国心 (上)
文章来源: 虔谦2009-02-19 07:33:40

海外华人文化广角之一


海外大陆移民:尴尬的爱国心 (上)

中国人,是世上最恋故土,最认祖宗的民族;与此似乎有些矛盾的是,中国人,却也有着离乡背井,图谋新生的悠久历史。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所谓 “五胡乱华”时期 (就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民族侵扰中原),中原居民大举南迁。听父亲说,我们那一带的闽南人,就是那个时候从河南山西一带南下的。晋江、洛阳桥这些名称,保留了我们最早的故土的痕迹和我们心底存着的中原眷念情结。

客家人的首批大量南迁据说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之后客家人还有两次大的南移,一次是唐末黄巢起义,另一次是南宋末年。客家人以勤劳刻苦著称于世。

近代,中国南方的一些人漂洋过海,奔赴南洋,甚至远赴大洋彼岸,开始了中国华侨的历史。 这些华侨,除了生存力顽强,特别吃苦耐劳之外,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念念不忘万里之遥的故乡。有点财富,血汗之钱,千方百计的都要往家乡送。
每次路过厦门集美学村,看着陈嘉庚建造的那一栋栋风格鲜明的建筑,景仰感戴之心油然而生(陈嘉庚对厦门乃至中国的贡献可以写出长长的一卷史书)。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向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移民大致五十年代就有了。不过据我所知那时候的零星移民大都通过台湾或香港的特殊关系。 我从美国一部纪实影片里就了解到这样的例子。移民者是位女子,由于出身及宗教背景的关系在当时还相当保守的内地遭受到不公待遇和迫害,于是辗转香港而出。这类移民由于出来得早,加上特殊的移民原因和背景,很快就和美国主流融合。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也就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到2003年左右,是中国大陆往北美、澳洲及欧洲留学、工作及移民最集中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仅留学人数就达七十万。

我还记得那时候在美国领事馆门口排长队的情形。 我还记得许多人心里担心签不了证的焦虑眼神。
那一股出国热,仿佛是盲目的,其实它也是很清醒的。

国门初开,大陆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外面的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世界充满新奇和向往。和以往的迁徙有所不同,他们盼望、争取出国,并不是被迫的,也不是因为和自己的祖国有什么大的过节,我认为,那个时候的移民潮,基本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到国外闯出一片天,过上更好的日子。所谓人往高处走,美国,成了这些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也是那些年海外留学和移民最集中的国家。

然而,这些留学生们由于都是成年之后才出国门,双脚踏上异国之土后,没根没基的他们大都经过艰苦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的适应和挣扎奋斗过程:洗碗刷盘子,餐馆侍应生,旅馆经理,保姆管家等等,从最低层的工作干起。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至今仍在为生活拼搏。 我的百尝美国梦系列,是这个过程的真实记录。另一部分人稍微幸运一点,起点高一点,较早受雇于美国大公司,至少形式上较早融入美国社会。不论是何种过程,争取绿卡和公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历经千辛万苦的。 还有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心喜情悦的融入了美国文化,或是进入了美国主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正当这批人在美国艰苦创业的时候,大洋对岸他们的祖国也发生着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变化。贫穷落后的中国一跃成了世界经济发展巨人,到处是机会的广阔天地。于是,有所谓的 “海归”,就是离开海外,重新回到故土去发展,落叶归根。 毕竟,许多人虽然出国经年,根基仍在国内。 据统计,1978到 2003,海归人数达十七万多。2008一年就有五万人回流。

当然,大部分人很难回去了,因为这些人,作为第一代移民,如今大都人到或人过中年, 从生活上讲他们也已经相对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岁月如梭,他们的孩子们有的已经长大成人,有的正在长大成人。 孩子,是定力;孩子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不管中国大陆的第二代移民们如今状况如何,站在文化根的角度不乐观的讲, 他们的父辈们,也就是首代大陆移民 (也就是我们这些人)所拥有的原汁原味中国传统,基本上很难被传承下来 ,因为,以美国为例,第二代移民受的是纯粹的美国教育,他们的语言和思维都是美国式的。
零碎的势单力薄的中文学校教育,在大环境大气候底下,文化传递之命虽说是任重道远,却的确是步履维艰。

于是,这批人在时间的长河里,从宗亲的角度讲,势必成孤独的断了线的一代人。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足迹,基本上将随着他们的消失而从活生生的世界上消失。 他们的儿女们,大致只能用英语,凭着淡淡的记忆,向世人讲述他们的父亲母亲们的故事。

然而,他们的文化和精神,会以别样的形式往下延伸。在可以看得到的将来里,还会有新的移民,数量也许没有那么多,带着新世纪里新的中国文化因子,踏上他们踏过的异乡之路,在一定的程度上重复他们的生活模式,承继他们那一颗故土眷恋之心。在历史的回音壁里,新一代移民所听到的主旋律,是那一曲曲也许在故土已被遗忘了的乡恋之歌;或许,也只是他们,有着同样文化命运和生活轨迹的人们,最听得懂那歌声和里面的底韵。


(待续,如欲转载请联系本作者并请注明转载处网址 URL)
qianqianwxc@yahaoo.com



海外大陆移民:尴尬的爱国心 (中)(图)

金哲熙 --- 外国同事再上我的博客 (图)

亲友来稿:姐姐
转载同胞博文: 捡到一个小孩

即景:生米已成软粥的老夫老妻

俺想写个文革题材的长篇 ......
交代小说 “保姆和装修工”的写作背景

儿子一篇 “看透”婚姻的作文

百尝美国梦 (十四)大雨滂沱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