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3年,我为了锻炼身体去公园里跑步,本来跑步是最好的健身运动,我却越跑越没劲,越跑越着急,结果身体没练好,脸上的痘痘却不断的冒出来(不是跑步的错!)。之后呢,我改练太极,才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乐此不疲。这样坚持了三年多,不仅自己身体状态便变好了,痘痘自然也不见了。所以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和生活,不必千篇一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上一篇文章《自住房是不是您的财富》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评论,尤其感谢有些网友,用真实的例子来佐证自住房是自己的财富。 我的文章能开启读者的独立思考,如果读者还加以实例或/和数据来佐明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 无论别人认为是不是正确的观点,都是对我写文章的一种鼓励。 偏听则信,兼听则明。 借此我谨向各位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7-16 05:05:18)
每个成年人在社会里都有自己谋生的方式,有打工的,有做生意的,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但都要与人打交道,不可以我行我素。都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每个成年人必须学会的一门功课,处理得当,上下级关系融洽,顾客满意,回头客就增多;反之则有许多不如意的事,甚至失败的挫折。下班后,每个成年人又都有自己的业余生活,与家人团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悉尼总共有658个小区,却只有一个区Lakemba(postcode2195)的房租(medianrent)比买Lakemba的房(medianbuy)所付出的贷款还高,剩下657个小区,都是周租金少于周供房贷款的区。 当然有人会说:”你买了房当然是好过租房了,因为房子是自己的呀,是自己的财富呀!况且还可以在墙上钉着钉子,在院子里改这改那呀?” 也有人说:”买了房就有了家,才能安居乐业呀。”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悉尼老百姓的传统观念是:咱们要先买下一套自住房,并用最短的时间把贷款还清,然后再考虑贷款买投资房,这样才能高枕无忧。1976年,悉尼人均工资大约在7500澳元每年,悉尼房子的中间价位在25,000澳元左右。一个双职工家庭,大约可以在4年左右把贷款还清,因此悉尼老一辈人都用这个方法来教导下一代悉尼人。
到了2015年,悉尼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悉尼人均工资是19[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7-09 23:52:21)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这是谁写的诗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悉尼房产迷思之一:自住房是自己的财富吗? 大部分人心里都知道,每天早起晚归,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买套房子过个稳当的日子吗?所以呢,悉尼老百姓在计算自己的财富和负债的时候,优先会把自住房当成第1项属于自己的财富。 自住房真的是自己的财富吗? 首先让我们来界定一下财富的三大属性:一、保值;二、增值;三、被动收入。这三项缺一不可。 不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7-06 03:41:46)
浅论走弯路两点一线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人们大都喜欢走直路,不喜欢走弯路。可是在现实世界里,走弯路也许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围魏救赵的故事告诉我们,直接长途救助赵国首都。会使齐军疲于奔命,而让以逸待劳的魏军轻而易举地击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中午,我挂电话给国内的爸妈。妈妈一下子接起了电话,”哦,就知道是你打过来的电话啦。”我听出来是母亲正在吃饭,就说,”妈,我过10分钟再打给您.您先吃饭吧。”电话那头响起了妈妈的回答:”好吧。”大约10分钟后,我拨通了电话,电话一下子就通了,妈妈早就等在那了,问起悉尼的天气,说自己这边的天气,等我谈起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9-06-29 04:52:29)
选择-无处不在,小到每天我们从醒来的那一刻就面临选择,是再躺会儿,还是赶紧起身;大到如何选择配偶,选择是否要出国?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如何坚持这个职业选择?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工农业时代,“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一行定终生,行业一旦选错了,抱憾终身。随着社会发展和分工精细化,特别在当下的信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