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由墨

不想那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能高山流水遇知音。
个人资料
博文
虽然很早就知到柳亞子先生,但是,对于柳老先生的认知,仅仅是其与润之先生唱和的一首《七律》和一阙《沁園春》。 关于柳老先生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大陆方面的解释有所不同。就我看到的有关文章,都以“無車彈鋏怨馮驩”和“分湖便是子陵灘”两句为据,认为柳老先生不满对其工作的安排,要作严子陵,不愿留京,所以润之先生和诗中有&ldquo[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7“江南遇刺案”最后一个杀手落网记 《啄木鸟》2005年第12期|作者:窦应泰 1984年10月15日清早,两个骑自行车的华裔青年人,沿着美国旧金山通往大理市郊的一条幽静小路飞快地驶来。显而易见,这两个陌生人早已多次来此探路,并已选准了目标。现在他们终于轻车熟路地驶进一片临靠大海的高级住宅区。附近悄无人迹,两个青年人忽然丢掉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6——乱世女特工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05年第11期 作者:杨世运 大汉奸道出一位天仙女特工 1945年仲秋时节。重庆西郊,歌乐山下,白公馆。 这是一幢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别墅,掩映在绿阴之中,因为它原来的主人姓白而得名“白公馆”,如今早已被国民政府充为公用,成为关押重要政治犯的看守所(新四军军长叶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5:新中国首例假币案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05年第07期 作者:东方明 注:此文是东方明在尘封档案栏目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银行老职员点钞时的手感 1950年6月16日,下午4点多,上海市新成区(现静安区)新闸路上的一家人民银行办事处营业所里,几位职员正紧张地清点着当天存储进来的各种票面的人民币。 突然,一个五十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塵封檔案】系列之004:「毛人鳳房產案」風波 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05年第6期 作者:魏肇权 ?驚動史良部長 1950年元宵節,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司法部長、著名律師、「愛國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在北京的寓所接待了一位來自上海的年輕客人潘慧玲。 潘慧玲不過二十三四歲的樣子,一張胖胖的臉上還帶著些許稚氣,令人奇怪的是,她竟然稱史良為「史阿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3:“逃兵”英雄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05年第5期 作者:黄观玉 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原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山东的残余势力及美国等国对华敌对势力,利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济宁援建的慈善总医院为存身地点,披着友善的外衣,打着救济于民的幌子,大肆蛊惑群众,千方百计收集我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清代镖师职业素质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0-09-07 文章作者:叶伟伟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镖师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一种职业,主要是为一些高官富商提供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服务,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武艺、高尚的品德、深厚的阅历和灵活的处世之道在官府与江湖之间生存。在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2:“国际工作班”在行动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05年第04期之二 作者:于佰春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华民族,也令国际社会大为震惊。共产国际敏锐地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将会把侵略矛头指向苏联。为建立一道对抗东方法西斯侵略的屏障,共产国际在中共和东北抗联地下党的配合下,在苏联组织了抗日地下情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系列之001:末代皇帝与京都民警 本文转载自《逐木鸟》2005年第04期之一 文:穆玉敏 注:本文是《尘封档案》系列的第一篇文章。 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北京警察博物馆里,收藏着两件珍贵文物——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户口登记簿以及他办理户口时的照片。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两样东西,特别是那张历史照片,为到过警察博物馆参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尘封档案】是中国公安系统惟一的大型公安法制文学期刊《啄木鸟》杂志的栏目之一,最早见于2005年第四期,"末代皇帝与京都民警"是该栏的第一篇文章,同期第二篇为“国际工作班在行动”。虽然《啄木鸟》是月刊,但【尘封档案】却不是每期都有,2005年第八、九、十期,这三期没有【尘封档案】。 《啄木鸟》杂志创办于1980年,刊名由茅盾先生提写,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36]
[37]
[38]
[39]
[40]
[>>]
[首页]
[尾页]